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

基于柔性传动的助力全身外骨骼机器人系统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引言第17-35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8-20页
    1.2 研究现状第20-27页
        1.2.1 减重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系统第21-23页
        1.2.2 下肢助行外骨骼机器人系统第23-25页
        1.2.3 上肢外骨骼机器人系统第25-26页
        1.2.4 全身外骨骼机器人系统第26-27页
    1.3 外骨骼机器人存在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第27-30页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贡献第30-32页
    1.5 本文的内容组织安排第32-35页
第二章 基于柔性传动的助力全身外骨骼机器人机构设计第35-47页
    2.1 引言第35-36页
    2.2 基于柔性传动的助力全身外骨骼机器人的人体工学设计第36-41页
    2.3 基于模块化方法的外骨骼机器人系统设计第41-42页
    2.4 柔性传动方案设计第42-44页
    2.5 仿生被动球关节设计第44-45页
    2.6 小结第45-47页
第三章 全身外骨骼机器人建模及动力学分析第47-63页
    3.1 引言第47页
    3.2 全身外骨骼机器人动力系统设计及计算分析第47-50页
    3.3 全身外骨骼机器人运动学建模第50-56页
        3.3.1 全身助力外骨骼机器人下肢运动学建模第50-55页
        3.3.2 全身助力外骨骼机器人上肢运动学建模第55-56页
    3.4 全身助力外骨骼机器人的运动学逆解第56-57页
        3.4.1 全身助力外骨骼机器人下肢部分运动学逆解第57页
        3.4.2 全身助力外骨骼机器人上肢部分运动学逆解第57页
    3.5 仿真实验及优化分析改进第57-61页
    3.6 小结第61-63页
第四章 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人体步态及运动意图估计研究第63-93页
    4.1 引言第63-64页
    4.2 相关工作第64-68页
        4.2.1 步态周期及关键参数表征第65-66页
        4.2.2 基于多连杆结构的步态观测实验平台设计与系统搭建第66-67页
        4.2.3 基于多MEMS惯性传感器的动作采集系统第67-68页
    4.3 动作及步态实验数据的预处理方法第68-71页
        4.3.1 单个步态周期的数据切割方法第68-70页
        4.3.2 数据预处理方法第70-71页
    4.4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动作及步态识别实现第71-86页
        4.4.1 基于K-近邻算法模型的动作及步态模式分类识别方法第73-76页
        4.4.2 基于长短时间记忆模型的动作及步态模式分类识别方法第76-78页
        4.4.3 基于HMM模型的动作及步态模式分类识别方法第78-82页
        4.4.4 三种识别方法的实验结果与比较分析第82-86页
    4.5 基于多层感知机算法的快速匹配个性化的最优步态算法第86-89页
    4.6 基于搬运动作的上肢特征分析及提取方法第89-91页
    4.7 小结第91-93页
第五章 全身外骨骼机器人人机耦合系统智能控制策略研究第93-115页
    5.1 引言第93-95页
    5.2 全身外骨骼机器人传感系统搭建及其特性分析第95-100页
    5.3 自适应的人—机动作及步态调节机制研究第100-102页
    5.4 全身助力外骨骼机器人人机共融控制策略研究第102-104页
    5.5 基于强化学习的个性化动作及步态模型的智能决策第104-107页
    5.6 步态规划及动作轨迹合成第107-111页
        5.6.1 外骨骼机器人自然步态动作轨迹生成第107-110页
        5.6.2 基于稳定阈度分析的外骨骼机器人动态步长规划方法第110-111页
    5.7 基于柔性传动的助力全身外骨骼机器人综合实验第111-113页
    5.8 小结第113-115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15-118页
    6.1 本文工作总结第115-116页
    6.2 下一步研究方向第116-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28页
致谢第128-129页
作者简介第129-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藕节对高糖环境下足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下一篇:极区油船与冰碰撞的非线性有限元仿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