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居住区规划论文

大连老旧住区场所重构方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2 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第12-13页
        1.2.1 研究对象的确定第12页
        1.2.2 相关概念第12-13页
    1.3 研究的必要性及目的第13-14页
        1.3.1 目前老旧住区面临的现状第13页
        1.3.2 拆除重建的危害第13-14页
        1.3.3 经济价值第14页
        1.3.4 研究的目的第14页
    1.4 本文研究的理论依据第14-17页
        1.4.1 场所精神——诺伯格·舒尔茨第14-15页
        1.4.2 城市意象——凯文·林奇第15-16页
        1.4.3 建筑模式语言——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第16页
        1.4.4 外部空间设计——芦原义信第16页
        1.4.5 交往与空间——扬·盖尔第16页
        1.4.6 相关理论之间的关系第16-17页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第17-20页
        1.5.1 研究方法第17-19页
        1.5.2 技术路线第19-20页
2 国内外城市老旧住区更新发展概况及实践经验第20-45页
    2.1 国外城市老旧住区更新理论与实践第20-33页
        2.1.1 西方发达国家旧城更新理论研究第20-22页
        2.1.2 国外城市老旧住区更新实践第22-33页
            2.1.2.1 场所认同感重构的案例第22-28页
            2.1.2.2 场所方位感重构的案例第28-33页
    2.2 国内城市老旧住区更新理论与实践第33-44页
        2.2.1 国内城市老旧住区更新理论第33-38页
        2.2.2 国内城市老旧住区更新实践研究第38-44页
            2.2.2.1 菊儿胡同的更新第38-40页
            2.2.2.2 广州解放中路旧城改造第40-44页
    2.3 小结第44-45页
3 大连80~90年代老旧住区场所感现状研究第45-60页
    3.1 住区中场所精神概念的剖析第45-47页
        3.1.1 住区中的场所精神第45页
        3.1.2 场所精神中的认同感与方位感第45-46页
        3.1.3 重塑一种“家”的归属感第46-47页
    3.2 住区无场所感的认识第47-51页
        3.2.1 无认同感的现象第48-50页
        3.2.2 无方位感的现象第50-51页
    3.3 住区场所感的实态调查第51-59页
        3.3.1 调查情况介绍第51-54页
            3.3.1.1 调查的背景及对象第51-53页
            3.3.1.2 操作模型第53页
            3.3.1.3 调研内容第53-54页
            3.3.1.4 调查步骤第54页
        3.3.2 问卷调查第54-59页
            3.3.2.1 问卷样本第54页
            3.3.2.2 问卷调查分析第54-59页
        3.3.3 调查记录第59页
    3.4 本章小结第59-60页
4 大连老旧住区的场所重构策略研究第60-102页
    4.1 场所的认同感重构第60-87页
        4.1.1 历史文化的传承第60-61页
        4.1.2 空间原型的提取第61-67页
        4.1.3 混合居住的营造第67-71页
        4.1.4 交往活动的促进第71-79页
        4.1.5 适宜的空间尺度第79-87页
        4.1.6 与自然环境相契合第87页
    4.2 场所的方位感重构第87-100页
        4.2.1 路径的可达性第88-94页
        4.2.2 边界的可识别性第94-98页
        4.2.3 结点空间的塑造第98-99页
        4.2.4 标志物的突出作用第99-100页
        4.2.5 住区整体性的强调第100页
    4.3 大连市近年来住区更新的策略第100-101页
    4.4 小结第101-102页
5 大连市文萃轩小区试设计实践第102-112页
    5.1 实地调查第102-104页
        5.1.1 住区概况第102-103页
        5.1.2 现状问题第103-104页
    5.2 更新设计提案第104-110页
        5.2.1 交通系统重构第105-107页
        5.2.2 结点空间的设计第107页
        5.2.3 院落式组团设计第107-108页
        5.2.4 入口的多样化处理第108-109页
        5.2.5 建筑单体更新第109-110页
    5.3 对更新提案的评价第110-111页
    5.4 本章小结第111-112页
结论与展望第112-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17页
附录A 调研问卷第117-120页
附录B 调研过程记录第120-121页
附录C 英国烟囱住宅更新案例分析第121-125页
附录D 日本向之丘住宅更新案例分析第125-130页
附录E 丹麦哥本哈根住区更新案例分析第130-135页
附录F 法国布洛涅住区更新案例分析第135-13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139-140页
致谢第140-141页

论文共1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文化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