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4页 |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14-1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2 研究创新点 | 第15-16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社会转型期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一般理论分析 | 第17-22页 |
2.1 重要概念阐释 | 第17-19页 |
2.1.1 社会转型 | 第17页 |
2.1.2 社会转型期 | 第17页 |
2.1.3 农村公共服务 | 第17-18页 |
2.1.4 供给机制 | 第18-19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9页 |
2.2.2 公共物品供给理论 | 第19-20页 |
2.2.3 公共选择理论 | 第20-21页 |
2.2.4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21-22页 |
第三章 X县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 第22-33页 |
3.1 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建设的历史发展过程 | 第22-23页 |
3.1.1 计划经济时期 | 第22-23页 |
3.1.2 改革开放时期 | 第23页 |
3.2 X县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3-33页 |
3.2.1 X县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现状调查的基本情况 | 第24-27页 |
3.2.2 X县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制存在问题 | 第27-33页 |
第四章 国外相关国家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经验借鉴 | 第33-36页 |
4.1 新村运动 | 第33-34页 |
4.2 日本的农业协同组合模式 | 第34页 |
4.3 美国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实践 | 第34页 |
4.4 发达国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34-36页 |
第五章 社会转型期完善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对策 | 第36-44页 |
5.1 农民公共服务需求表达机制改革 | 第36-38页 |
5.1.1 成立农村自治组织 | 第37页 |
5.1.2 在基层政府设立需求表达通道 | 第37页 |
5.1.3 建立媒体需求表达平台 | 第37-38页 |
5.2 农村公共服务决策机制改革 | 第38-39页 |
5.2.1 建立公共服务民主决策制度 | 第38页 |
5.2.2 决策机制职能化 | 第38-39页 |
5.3 农村公共服务筹资机制改革 | 第39-40页 |
5.3.1 公共财政制度的完善 | 第39页 |
5.3.2 引导农村集体经济投入 | 第39页 |
5.3.3 引入社会资本投资 | 第39-40页 |
5.4 农村公共服务管理机制改革 | 第40-41页 |
5.4.1 加快乡镇公共事业管理机构改革 | 第40-41页 |
5.4.2 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现代化管理模式 | 第41页 |
5.5 农村公共服务监督机制改革 | 第41-44页 |
5.5.1 内部监督机制 | 第42页 |
5.5.2 外部监督机制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附录:调查问卷 | 第48-50页 |
研究生期间学术成果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