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生活、居住、交通论文

“互联网+”背景下的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导言第8-16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8-9页
    二、文献综述第9-14页
        (一)关于城市社区治理的研究第9-11页
        (二)关于“互联网+”的研究第11-13页
        (三)关于“互联网+”背景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研究第13-14页
    三、主要研究方法第14页
    四、论文结构第14-16页
第一章 “互联网+”与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第16-24页
    一、基础概念第16-19页
        (一)“互联网+”第16-17页
        (三)城市社区第17-18页
        (四)社区治理第18-19页
    二、城市社区治理创新概述第19-24页
        (一)基本概念第19-20页
        (二)创新的动因分析第20-22页
        (三)创新的目标分析第22-24页
第二章 “互联网+”参与城市社区治理创新作用机制研究第24-30页
    一、“互联网+”与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关系第24-26页
        (一)“互联网+”参与社区治理的历史脉络第24-25页
        (二)“互联网+”参与社区治理创新的必然性第25-26页
    二、“互联网+”对原有社区治理方式的解构第26-28页
        (一)信息获取方式的革新第26-27页
        (二)信息表达方式的变化第27页
        (三)人际沟通模式的变化第27-28页
    三、“互联网+”对社区治理体系的再造第28-30页
        (一)基于信息对称的公共服务流程第28页
        (二)以新技术手段为载体的服务工具第28页
        (三)以网络为纽带居民为主体的社会组织第28页
        (四)以网络为平台的多元对话第28-30页
第三章 “互联网+”背景下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案例研究第30-36页
    一、无锡市“智慧城市”建设第30-33页
        (一)信息基础设施领域第30-31页
        (二)电子政务领域第31页
        (三)社区服务领域第31-33页
    二、金星街道朗诗社区“互联网+”智慧社区第33-36页
        (一)朗诗社区概况第33页
        (二)朗诗社区在社区治理方面的创新第33-34页
        (三)朗诗社区“互联网+”智慧社区项目现状第34-36页
第四章 “互联网+”参与城市社区治理创新所面临的问题第36-44页
    一、思想认识第36-38页
        (一)主导者的认识水平第36页
        (二)传统的管制思维的束缚第36-37页
        (三)持续推进的动力第37-38页
    二、居民参与第38-39页
        (一)参与主体与参与领域的不平衡第38页
        (二)居民与管理者之间的知识鸿沟第38-39页
        (三)网络空间的非理性表达第39页
    三、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第39-41页
        (一)主体间的协作障碍第39-40页
        (二)信息的安全保护第40-41页
        (三)功能设计的合理性第41页
    四、社区管理模式第41-43页
        (一)社区行政化与传统社区公共决策模式的影响第41-42页
        (二)管理者的素质第42页
        (三)可能增加的工作负担第42页
        (四)新技术条件下的监督模式第42-43页
    五、资源保障第43-44页
第五章 “互联网+”参与社区治理创新的对策与建议第44-53页
    一、摆脱传统思维,树立正确理念第44-45页
        (一)树立对于“互联网+”的正确认识第44页
        (二)树立多元化治理的理念第44-45页
        (三)树立长期性与复杂性的正确认识第45页
    二、加强宣传教育,培育成熟的参与主体第45-47页
        (一)培养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第45-46页
        (二)培养社区居民的网络参与能力第46页
        (三)双管齐下,规范网络参与行为第46-47页
    三、形成有效合力,共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第47-49页
        (一)加快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开放步伐第47页
        (二)加强信息安全建设与监管力度第47-48页
        (三)立足用户需求,做好技术工具的设计开发第48-49页
    四、改革工作机制,创新与减负并行第49-51页
        (一)落实社区自治制度,创新社区公共决策模式第49-50页
        (二)提高社区管理人员素质第50页
        (三)大胆运用“互联网+”新技术第50-51页
        (四)建立基于新技术基础上的权力监督机制第51页
    五、做好硬件支撑,加强物质保障第51-53页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资金投入第51-52页
        (二)引入社会力量,拓宽资源渠道第52-53页
结论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附录第58-63页
后记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TBCC推进系统与飞行器耦合建模及特性分析
下一篇:公益创投活动的运行机制研究--以无锡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