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钒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研究 | 第11-20页 |
1.2.1 钒电池发展概况 | 第11页 |
1.2.2 钒电池关键材料研究 | 第11-12页 |
1.2.3 钒电池用隔膜的作用和要求 | 第12-14页 |
1.2.4 钒电池用隔膜种类 | 第14-20页 |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2章 试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 第22-31页 |
2.1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22-23页 |
2.1.1 实验药品 | 第22-23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3页 |
2.2 电池各部件准备 | 第23-24页 |
2.2.1 电极材料 | 第23-24页 |
2.2.2 电解液的制备 | 第24页 |
2.3 离子交换膜的性能研究 | 第24-31页 |
2.3.1 离子交换膜的物化性能测试 | 第24-28页 |
2.3.2 离子交换膜膜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8-31页 |
第3章 Q/P复合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第31-50页 |
3.1 引言 | 第31-32页 |
3.2 氯甲基化聚砜的制备 | 第32-38页 |
3.2.1 氯甲基化聚砜的合成方法 | 第32页 |
3.2.2 氯甲基化程度(DCM)的测定 | 第32-33页 |
3.2.3 CMPSF制备条件的优化 | 第33-36页 |
3.2.4 ~1H NMR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研究 | 第36-38页 |
3.3 QAPSF阴离子交换膜和Q/P复合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 | 第38-49页 |
3.3.1 QAPSF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 | 第38页 |
3.3.2 Q/P复合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 | 第38页 |
3.3.3 离子交换膜的物化性能测试 | 第38-42页 |
3.3.4 Q/P复合阴离子交换膜的SEM形貌表征 | 第42-43页 |
3.3.5 傅里叶衰减全反射红外表征 | 第43-44页 |
3.3.6 Q/P复合阴离子交换膜的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44-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增强型两性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50-71页 |
4.1 引言 | 第50-51页 |
4.2 增强型两性复合膜的制备 | 第51页 |
4.2.1 SPEEK的制备 | 第51页 |
4.2.2 增强型两性复合膜的制备 | 第51页 |
4.3 增强型两性复合膜的性能测试 | 第51-61页 |
4.3.1 增强型两性复合膜的物化性能测试 | 第52-55页 |
4.3.2 增强型两性复合膜的形貌表征 | 第55-56页 |
4.3.3 增强型两性复合膜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56-61页 |
4.4 碳纳米管修饰增强型两性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第61-62页 |
4.5 碳纳米管修饰增强型两性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 第62-70页 |
4.5.1 SPEEK的制备 | 第62页 |
4.5.2 碳纳米管修饰增强型两性复合膜的制备 | 第62页 |
4.5.3 碳纳米管修饰增强型两性复合膜的物化性能测试 | 第62-64页 |
4.5.4 碳纳米管修饰增强型两性复合膜的扫描电镜表征 | 第64-65页 |
4.5.5 碳纳米管修饰增强型两性复合膜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65-7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5章 市场分析及应用前景 | 第71-78页 |
5.1 引言 | 第71-72页 |
5.2 储能技术的市场分析 | 第72-73页 |
5.3 电池性能及成本分析 | 第73页 |
5.4 离子交换膜的经济成本估算 | 第73-77页 |
5.4.1 Q/P复合阴离子交换膜经济成本粗略估算 | 第74-75页 |
5.4.2 Q/P/S增强型两性复合膜经济成本粗略估算 | 第75-76页 |
5.4.3 碳纳米管修饰增强型两性复合膜的经济成本粗略估算 | 第76-7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结论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87-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