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国际法论文--国际经济法论文--国际环境保护法论文

论品种权与野生植物遗传资源的内在关联性及立法困境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引言第9-11页
    1.1 研究背景第9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3 研究方法第10-11页
第2章 野生植物遗传资源的特征、保护方式和法律规定第11-22页
    2.1 野生植物及遗传资源的基本特征第11-14页
        2.1.1 野生植物的概念及特征第11-12页
        2.1.2 遗传资源的概念及特征第12-14页
    2.2 保护野生植物遗传资源的现有方式第14-17页
        2.2.1 利用原生境及非原生境进行保护第15-16页
        2.2.2 利用专利权进行的保护第16-17页
        2.2.3 现有保护方式的利弊分析第17页
    2.3 保护野生植物及遗传资源的法律规定第17-22页
        2.3.1 相关国际公约中规定的保护内容第17-20页
        2.3.2 我国法律中规定的保护内容第20-21页
        2.3.3 立法中确立的价值取向的利弊分析第21-22页
第3章 品种权的特征及其与遗传资源的内在关联第22-30页
    3.1 品种权的基本特征及法律规定第22-27页
        3.1.1 品种权的含义及特征第22-24页
        3.1.2 品种权的相关法律法规第24-27页
    3.2 生物遗传信息构成品种权与植物遗传资源的关联性第27-30页
        3.2.1 生物遗传信息是品种权保护的内在基础第27-28页
        3.2.2 野生植物与植物新品种内在机理的一致性第28-30页
第4章 品种权保护野生植物遗传资源的法律障碍第30-34页
    4.1 获取野生植物遗传资源的限制第30页
    4.2 野生植物遗传资源与品种权在权利归属上的冲突第30-31页
    4.3 野生植物遗传资源与品种权在保护期限上的冲突第31-32页
    4.4 我国品种权现有法律内容的制约第32-34页
        4.4.1 品种权保护的植物种类较少第32页
        4.4.2 品种权的权利内容单薄第32页
        4.4.3 依赖性派生品种的相关规范匮乏第32-34页
第5章 利用品种权保护野生植物遗传资源的基本措施第34-37页
    5.1 合理获取野生植物遗传资源的对策分析第34-35页
    5.2 允许野生植物遗传资源提供者参与共享品种权的对策分析第35页
    5.3 品种权期限终止后的后期保护问题对策分析第35-36页
    5.4 修改完善我国品种权现有法律规定的建议第36-37页
        5.4.1 专门设立与这一类植物新品种相关的程序和条件第36页
        5.4.2 加大侵犯此类品种权的法律责任第36-37页
结语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第42-43页
致谢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中继协作通信网络信道估计和资源分配算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LTE-A的无线资源分配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