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0页 |
| ·引言 | 第10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 ·NO_x的危害以及现状 | 第10-11页 |
| ·柴油机发展趋势及NO_x排放问题 | 第11页 |
| ·柴油机NO_x排放标准 | 第11-12页 |
| ·柴油机NO_x排放控制技术 | 第12-14页 |
| ·柴油机排放控制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 ·柴油机NO_x后处理技术 | 第13-14页 |
| ·氨气选择性催化还原NO_x技术研究进展 | 第14-20页 |
| ·车载NH_3-SCR系统的实现方法 | 第14-15页 |
| ·NH_3-SCR催化剂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 ·NH_3-SCR催化剂制备工艺 | 第18-20页 |
| ·氨气选择性催化还原NO_x机理 | 第20-28页 |
| ·NH_3-SCR法的主要反应 | 第20-21页 |
| ·氨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 | 第21-22页 |
| ·NO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 | 第22-23页 |
| ·NH_3-SCR反应 | 第23-28页 |
| ·本文立题依据 | 第28页 |
| ·本文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二章 催化剂制备、性能评价及表征分析方法 | 第30-40页 |
| ·引言 | 第30页 |
| ·催化剂制备原料及反应气体 | 第30-31页 |
| ·实验所用仪器与设备 | 第31页 |
| ·催化剂制备方法 | 第31-32页 |
| ·催化剂性能评价方法与试验系统 | 第32-33页 |
| ·催化剂评价与表征技术介绍 | 第33-39页 |
|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原理 | 第33-36页 |
| ·催化剂比表面积和孔结构表征 | 第36-37页 |
| ·催化剂晶相结构表征 | 第37页 |
| ·催化剂表面形貌分析 | 第37-38页 |
| ·催化剂显微形貌分析 | 第38页 |
| ·催化剂结构的FTIR分析 | 第38页 |
| ·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三章 活性组分对锰铁系SHS催化剂的性能影响 | 第40-54页 |
| ·引言 | 第40页 |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40-41页 |
| ·催化性能评价 | 第41-44页 |
| ·Ti_(0.9)Mn_(0.1)0_(2-δ)的性能评价 | 第41-42页 |
| ·Ti_(0.9)Fe_(0.1)0_(2-δ)的性能评价 | 第42-43页 |
| ·二元复合催化剂Ti_(0.9) Mn_(0.05)Fe_(0.05)0_(2-δ)的性能评价 | 第43-44页 |
| ·催化剂物性表征 | 第44-52页 |
| ·催化剂比表面积与孔结构分析 | 第44-48页 |
| ·催化剂晶相结构表征(XRD) | 第48页 |
| ·催化剂表面形貌分析(SEM) | 第48-50页 |
| ·催化剂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分析(FTIR) | 第50-51页 |
| ·催化剂显微形貌分析(TEM) | 第51-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第四章 液相燃烧合成点燃温度对SHS催化剂的性能影响 | 第54-65页 |
| ·引言 | 第54页 |
| ·催化剂制备 | 第54-55页 |
| ·催化剂性能评价 | 第55-57页 |
| ·点燃温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55页 |
| ·点燃温度对选择性的影响 | 第55-57页 |
| ·催化剂物性表征 | 第57-63页 |
| ·催化剂比表面积与孔结构分析 | 第57-60页 |
| ·催化剂晶相结构表征(XRD) | 第60-61页 |
| ·催化剂表面形貌分析(SEM) | 第61-63页 |
| ·催化剂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分析(FTIR) | 第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 第五章 锰铁系SHS催化剂的机理研究 | 第65-77页 |
| ·引言 | 第65页 |
| ·NH_3, NO和0_2 在催化剂表面的In situ DRIFTS研究 | 第65-73页 |
| ·NH_3 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 | 第65-66页 |
| ·NH_3 与0_2 在催化剂表面的共吸附 | 第66-67页 |
| ·NO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 | 第67-69页 |
| ·NO与0_2 在催化剂表面的共吸附 | 第69-70页 |
| ·NO与预吸附在表面的NH_3 的反应 | 第70-71页 |
| ·NO+0_2 与预吸附在表面的NH_3 的反应 | 第71-72页 |
| ·NH_3 与预吸附在表面的NO+0_2 的反应 | 第72-73页 |
| ·催化反应机理的探讨 | 第73-75页 |
| ·反应中NH_3 的吸附物种 | 第73-74页 |
| ·反应中NO的吸附物种 | 第74页 |
| ·反应中0_2 的作用 | 第74页 |
| ·SCR反应机理 | 第74-75页 |
|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77-80页 |
| ·主要结论 | 第77-78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78页 |
| ·研究展望 | 第78-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9-90页 |
| 致谢 | 第90-93页 |
| 附件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