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制造工艺及设备论文

温度冲击载荷下POP堆叠封装可靠性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2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微电子封装概述第11-17页
        1.2.1 微电子封装发展概述第11-14页
        1.2.2 3D封装简介第14-15页
        1.2.3 POP封装简介第15-17页
    1.3 微电子封装可靠性研究第17-19页
        1.3.1 微电子封装的可靠性第17页
        1.3.2 微电子封装可靠性研究现状第17-19页
    1.4 研究内容及意义第19-22页
        1.4.1 本课题研究内容第19-20页
        1.4.2 本课题研究意义第20-21页
        1.4.3 主要创新点第21-22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第22-30页
    2.1 有限元法第22-24页
        2.1.1 有限单元法简介第22-23页
        2.1.2 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第23-24页
    2.2 材料非线性分析第24-25页
    2.3 材料本构方程第25-27页
        2.3.1 Weertman-Dorn模型第25-26页
        2.3.2 Garofalo-Arrhenius模型第26页
        2.3.3 Anand模型第26-27页
    2.4 焊点疲劳寿命预测第27-29页
        2.4.1 Coffin-Manson预测模型第27-28页
        2.4.2 Kencht-Fox预测模型第28页
        2.4.3 Monkmann-Grant蠕变断裂模型第28-29页
    2.5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热载荷下POP封装的数值模拟与分析第30-45页
    3.1 有限元模型的构建第30-34页
        3.1.1 POP模型的建立及简化第30-31页
        3.1.2 网格划分与边界条件第31-33页
        3.1.3 材料属性及蠕变模型第33-34页
    3.2 热载何加载与分析第34-43页
        3.2.1 热载荷的加载第34-36页
        3.2.2 POP组件应力应变分析第36-38页
        3.2.3 焊点应力分布第38-43页
    3.3 焊点寿命计算第43-44页
    3.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POP堆叠封装的热冲击实验研究第45-66页
    4.1 实验样品及设备第45-48页
        4.1.1 实验样品的选择及制备第45-47页
        4.1.2 温度冲击实验的主要设备第47-48页
    4.2 实验方案设计第48-57页
        4.2.1 电阻应变片测试原理第48-51页
        4.2.2 电桥盒原理第51-53页
        4.2.3 实验平台搭建第53-57页
    4.3 实验结果分析第57-61页
        4.3.1 电压信号分析第57-59页
        4.3.2 菊花链电阻分析第59-60页
        4.3.3 焊点疲劳寿命计算第60-61页
    4.4 实验与模拟对比分析第61-64页
        4.4.1 实验与模拟结果对比第61页
        4.4.2 不同芯片实验结果对比第61-64页
    4.5 实验误差分析第64-65页
    4.6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6-68页
    5.1 结论第66-67页
    5.2 展望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3页
致谢第73-7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刘三姐歌谣文学性的生成与传播
下一篇:益智茎叶挥发油及其体外促透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