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缩略词及英汉对照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4页 |
| 1 稻米的主要成分 | 第11页 |
| 2 稻米淀粉的组成和结构 | 第11-12页 |
| ·直链淀粉 | 第11-12页 |
| ·支链淀粉 | 第12页 |
| ·稻米淀粉的结构 | 第12页 |
| 3 稻米品质 | 第12-15页 |
| ·碾磨品质 | 第13页 |
| ·外观品质 | 第13页 |
| ·蒸煮食味品质 | 第13-14页 |
| ·营养品质 | 第14-15页 |
| 4 淀粉合成及其相关基因和酶 | 第15-19页 |
| ·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 | 第15-16页 |
| ·淀粉合成酶 | 第16页 |
| ·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 | 第16-17页 |
| ·可溶性淀粉合酶 | 第17-18页 |
| ·淀粉分支酶 | 第18-19页 |
| ·淀粉脱支酶 | 第19页 |
| 5 连锁不平衡与关联分析 | 第19-22页 |
| ·核苷酸多态性 | 第19-20页 |
| ·水稻基因组中的核苷酸多态性 | 第20-21页 |
| ·连锁不平衡 | 第21页 |
| ·连锁不平衡的影响因素 | 第21页 |
| ·连锁不平衡与单体型 | 第21-22页 |
| ·关联分析 | 第22页 |
| ·关联分析的概念 | 第22页 |
| ·关联分析与连锁不平衡 | 第22页 |
| 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2-24页 |
| 第二章 131份稻种资源稻米品质分析 | 第24-40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9页 |
| ·试验材料 | 第24-25页 |
| ·试验方法 | 第25-29页 |
| ·供试材料的种植 | 第25页 |
| ·碾磨品质的测定 | 第25页 |
| ·外观品质的测定 | 第25页 |
| ·胶稠度的测定 | 第25-26页 |
| ·糊化温度的测定 | 第26-27页 |
| ·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 第27页 |
| ·稻米食味品质测定 | 第27-29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9-38页 |
| ·131份稻种资源稻米品质概况分析 | 第29-35页 |
| ·131份稻种资源稻米品质分类分析 | 第35-38页 |
| 3 小结与讨论 | 第38-40页 |
| 第三章 可溶性淀粉合酶基因的序列多态性及其与稻米支链淀粉结构和食味品质的关联分析 | 第40-61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6页 |
| ·材料 | 第40-41页 |
| ·可溶性淀粉合酶基因的扩增和测序 | 第41-46页 |
| ·DNA提取 | 第41-42页 |
| ·PCR扩增 | 第42-46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6-60页 |
| ·可溶性淀粉合酶基因(SSⅠ、SSⅡα、SSⅢα)的序列多态性分析 | 第46-53页 |
| ·SSⅠ基因 | 第46-48页 |
| ·SSⅡα基因 | 第48-50页 |
| ·SSⅢα基因 | 第50-53页 |
| ·可溶性淀粉合酶基因的连锁不平衡分析 | 第53-57页 |
| ·SSⅠ基因 | 第53-54页 |
| ·SSⅡα基因 | 第54-56页 |
| ·SSⅢα基因 | 第56-57页 |
| ·可溶性淀粉合酶基因的关联分析 | 第57-60页 |
| ·SSⅠ基因 | 第57页 |
| ·SSⅡα基因 | 第57-58页 |
| ·SSⅢα基因 | 第58-60页 |
| 3 小结与讨论 | 第60-61页 |
| 第四章 全文总结 | 第6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 附录一 | 第69-70页 |
| 附录二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