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1.2 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刚体极限平衡分析法 | 第11-12页 |
1.2.2 基于数值分析法的变形体极限平衡分析法 | 第12页 |
1.2.3 边坡渐进破坏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损伤理论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现状 | 第13-14页 |
1.4 存在问题 | 第14页 |
1.5 研究思路及研究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黄土三轴(CU)试验研究 | 第15-25页 |
2.1 试验 | 第15页 |
2.2 试验结果汇总及初步分析 | 第15-24页 |
2.2.1 含水率、围压对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 | 第15-17页 |
2.2.2 剪切速率对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 | 第17-18页 |
2.2.3 围压、含水率、剪切速率对强度的影响 | 第18-21页 |
2.2.4 初始含水率、剪切速率对抗剪强度的影响 | 第21-24页 |
2.3 本章小节 | 第24-25页 |
第三章 黄土损伤演变规律 | 第25-54页 |
3.1 初始切线模量的变化规律 | 第25-29页 |
3.1.1 含水率对初始切线模量的影响 | 第25-27页 |
3.1.2 围压对Ei的影响 | 第27-29页 |
3.1.3 剪切速率对初始切线模量的影响 | 第29页 |
3.2 平均能量释放率的变化规律 | 第29-33页 |
3.2.1 平均能量释放率与围压的关系 | 第31-32页 |
3.2.2 平均能量释放率与含水率的关系 | 第32-33页 |
3.3 抗剪强度及其参数的变化规律 | 第33-38页 |
3.3.1 计算方法 | 第33-34页 |
3.3.2 剪切过程中抗剪强度参数的变化规律 | 第34-38页 |
3.4 原状黄土的损伤机理和损伤演变规律 | 第38-52页 |
3.4.1 原状黄土损伤机理和模型 | 第38-39页 |
3.4.2 原状黄土的损伤演变规律 | 第39-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四章 基于损伤的黄土边坡稳定性研究 | 第54-74页 |
4.1 边坡稳定分析方法 | 第54-59页 |
4.1.1 静力极限平衡分析 | 第54-58页 |
4.1.2 变形体极限平衡分析 | 第58-59页 |
4.2 基于损伤的黄土边坡稳定性数值试验 | 第59-72页 |
4.2.1 考虑损伤后的强度折减法思路 | 第59页 |
4.2.2 同步强度折减法与非同步强度折减法的对比研究 | 第59-64页 |
4.2.3 损伤在数值试验中的实现 | 第64-65页 |
4.2.4 基于损伤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 | 第65-7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第74-77页 |
5.1 结论 | 第74-75页 |
5.2 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作者简介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