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小麦TaGL3.1基因的克隆及相关分子标记的开发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1页
    1.1 植物基因克隆第12-15页
        1.1.1 植物基因克隆的意义第12页
        1.1.2 植物基因克隆的方法第12-14页
        1.1.3 克隆小麦基因的有效途径一比较基因组学第14-15页
    1.2 小麦粒重、粒形研究进展第15-19页
        1.2.1 小麦粒重的遗传改良研究第16页
        1.2.2 粒重与粒形的相关性第16-17页
        1.2.3 粒重的影响因素第17页
        1.2.4 粒形相关性状QTL的定位第17-18页
        1.2.5 小麦粒重相关基因的克隆第18页
        1.2.6 粒长的遗传特征第18-19页
        1.2.7 控制粒长基因—GL3.1第19页
    1.3 研究意义及立题依据第19-20页
    1.4 研究技术路线第20-21页
第二章 小麦TaGL3.1 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第21-33页
    引言第21页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21-22页
        2.1.1 材料第21页
        2.1.2 试剂及常用耗材第21页
        2.1.3 仪器设备第21-22页
        2.1.4 引物设计与合成第22页
    2.2 小麦TaGL3.1 基因的克隆第22-28页
        2.2.1 基因组DNA的提取第22-23页
        2.2.2 小麦总RNA提取第23-24页
        2.2.3 cDNA合成第24-25页
        2.2.4 TaGL3.1 基因的克隆第25-28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8-32页
        2.3.1 小麦总RNA的提取第28页
        2.3.2 目的片段的PCR扩增第28-29页
        2.3.3 目的基因的测序结果第29-32页
    2.4 讨论第32-33页
第三章 小麦TaGL3.1 基因的空间结构预测、系统进化分析及分子标记的开发第33-47页
    引言第33页
    3.1 实验方法第33-34页
        3.1.1 空间结构预测第33页
        3.1.2 不同物种GL3.1 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比较第33页
        3.1.3 系统进化树的构建第33-34页
        3.1.4 小麦TaGL3.1 基因粒长相关分子标记的开发第34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4-45页
        3.2.1 TaGL3.1 蛋白的结构与功能预测第34-36页
        3.2.2 TaGL3.1 蛋白与其他物种GL3.1 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比较第36-43页
        3.2.3 TaGL3.1 基因与植物中已克隆的GL3.1 基因的系统进化树分析第43-45页
        3.2.4 TaGL3.1 基因粒长相关分子标记的开发和验证第45页
    3.3 讨论第45-47页
第四章 小麦品种豫麦2号及其衍生系的遗传差异分析第47-58页
    引言第47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7-51页
        4.1.1 材料第47-49页
        4.1.2 对豫麦2号及其衍生系进行SRAP-PCR扩增第49-50页
        4.1.3 遗传多样性分析第50-51页
    4.2 结果第51-56页
        4.2.1SRAP-PCR分子标记多态性检测第51-52页
        4.2.2 聚类分析第52-53页
        4.2.3 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第53-54页
        4.2.4 豫麦2号对其后代衍生品种(系)的遗传贡献第54-56页
    4.3 讨论第56-58页
第五章 结论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6页
致谢第66-67页
作者简介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电平逆变器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煤层气集输管网建模及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