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线路交通安全设施论文

城市交通信号协调控制优化方法的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3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3-14页
    1.2 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第14-20页
        1.2.1 单点控制第14-16页
        1.2.2 干线协调控制第16-19页
        1.2.3 区域协调控制第19-20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0-23页
第二章 双时间线相位相序控制方法的研究和仿真第23-33页
    2.1 引言第23-24页
    2.2 双时间线相位相序设计第24-27页
        2.2.1 流线逻辑关系分析第24-25页
        2.2.2 双时间线控制方法相位设计第25页
        2.2.3 双时间线相序设计第25-27页
        2.2.4 与经典和单口相位组合的理论对比第27页
    2.3 双时间线控制方法实现第27-30页
        2.3.1 实现简述第27-28页
        2.3.2 实现流程图第28-30页
    2.4 仿真实验研究第30-32页
        2.4.1 仿真环境设置第30-31页
        2.4.2 仿真结果第31页
        2.4.3 仿真结果分析第31-32页
    2.5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双向绿波协调控制优化及仿真第33-47页
    3.1 引言第33页
    3.2 一般干线协调控制描述第33-36页
        3.2.1 基本控制参数的设定第34页
        3.2.2 相位差计算第34-35页
        3.2.3 周期起始时刻的确定第35-36页
        3.2.4 相位相序的设置第36页
    3.3 优化思路的提出第36-37页
    3.4 优化方法的描述第37-40页
        3.4.1 相遇点位置分析第37-38页
        3.4.2 相遇点位置设置范围第38-39页
        3.4.3 相遇点位置设置方式第39-40页
    3.5 参数计算第40-42页
        3.5.1 路段最佳行驶车速第41页
        3.5.2 相位差第41-42页
        3.5.3 最佳行驶车速修正第42页
    3.6 仿真实验第42-45页
        3.6.1 参数设置第42-43页
        3.6.2 参数计算第43-45页
    3.7 仿真结果和结论第45-46页
    3.8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基于相遇点的区域协调控制研究第47-57页
    4.1 引言第47页
    4.2 区域基础路网相遇点设置第47-49页
        4.2.1 基础路网相遇点位置分析第47-48页
        4.2.2 干线周期起始时刻平移办法第48-49页
    4.3 区域简单路网相遇点设置第49-52页
        4.3.1 简单路网相遇点位置分析第49-50页
        4.3.2 一般情况处理第50-52页
        4.3.3 复杂情况处理第52页
    4.4 区域一般路网相遇点设置第52-54页
        4.4.1 十字路网结构第53-54页
        4.4.2 口字路网结构第54页
    4.5 区域路网相遇点设置总结第54-55页
    4.6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57-59页
    5.1 文章总结第57-58页
    5.2 研究展望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5页
致谢第65-6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QC-LDPC码的联合信源信道编码方案研究
下一篇:密集网络切换管理优化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