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和评价 | 第12-14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3.3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 第14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6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理论分析 | 第16-20页 |
2.1 理论依据 | 第16-17页 |
2.1.1 需要型激励理论 | 第16页 |
2.1.2 过程型以及行为改造型的激励理论 | 第16-17页 |
2.1.3 综合型激励理论 | 第17页 |
2.2 相关概念 | 第17-18页 |
2.2.1 公务员绩效管理 | 第18页 |
2.2.2 激励机制 | 第18页 |
2.3 激励机制在公务员绩效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18-20页 |
2.3.1 激励机制是公务员绩效管理的重要内容 | 第18-19页 |
2.3.2 激励机制贯穿于绩效管理的始终 | 第19-20页 |
第三章 苏州市吴江区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现状 | 第20-25页 |
3.1 苏州市吴江区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制度设计 | 第20-22页 |
3.1.1 考核制度 | 第20页 |
3.1.2 绩效评估制度 | 第20-21页 |
3.1.3 晋升制度 | 第21页 |
3.1.4 工资待遇制度 | 第21-22页 |
3.1.5. 奖励制度 | 第22页 |
3.2 苏州市吴江区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实践操作 | 第22-25页 |
3.2.1 基本考核事项 | 第22-23页 |
3.2.2 专项考核事项 | 第23页 |
3.2.3 管理机构和考核部门 | 第23页 |
3.2.4 管理方法 | 第23-24页 |
3.2.5 考核结果的运用 | 第24页 |
3.2.6 绩效考核激励的后续改进 | 第24-25页 |
第四章 苏州市吴江区公务员激励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 第25-31页 |
4.1 公务员激励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5-28页 |
4.1.1 制度设计层面 | 第25-26页 |
4.1.2 实践操作层面 | 第26-28页 |
4.2 公务员激励机制存在问题的主要成因 | 第28-31页 |
4.2.1 激励机制指导思想落后 | 第28页 |
4.2.2 对过程激励的重视程度不够 | 第28页 |
4.2.3 绩效考核结果应用程度不高 | 第28-29页 |
4.2.4 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 | 第29-30页 |
4.2.5 激励机制的法治化保障水平不高 | 第30-31页 |
第五章 完善苏州市吴江区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对策建议 | 第31-41页 |
5.1 健全公务员绩效考核体系,完善激励机制 | 第31-36页 |
5.1.1 鼓励公务员共同制定绩效目标 | 第31-32页 |
5.1.2 采取科学有效的考核激励方法 | 第32页 |
5.1.3 进一步畅通绩效沟通渠道 | 第32-33页 |
5.1.4 完善与绩效考核结果相对应的激励措施 | 第33-36页 |
5.2 提升科学化管理水平,完善激励机制 | 第36-41页 |
5.2.1 提升激励机制科学指导理念水平 | 第36页 |
5.2.2 重视过程激励的地位和作用 | 第36-37页 |
5.2.3 强化结果激励效应 | 第37-38页 |
5.2.4 完善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公务员激励机制 | 第38-39页 |
5.2.5 健全公务员激励机制的法治化保障水平 | 第39-4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1-42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41页 |
6.2 不足之处 | 第41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附录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作者简介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