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论文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生态治理的多元博弈困境及其消解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绪论第9-21页
 (一) 研究背景第9-10页
 (二)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 理论意义第10页
  2. 实践意义第10-11页
 (三) 文献综述第11-17页
  1. 关于农村城镇化的研究综述第11-13页
  2. 关于生态治理的研究综述第13-16页
  3. 有关农村城镇化和生态治理的交叉研究第16-17页
 (四) 研究方法与基本理论第17-18页
  1. 研究方法第17页
  2. 基本理论第17-18页
 (五) 基本概念第18-20页
  1. 农村城镇化第18页
  2. 生态治理第18-19页
  3. 农村城镇化和生态治理的关系第19页
  4. 乡镇企业第19-20页
 (六) 本文特色第20-21页
一、博弈主体: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生态治理博弈的“局中人”第21-28页
 (一) 地方政府在博弈中的双重角色第21-24页
  1. 地方政府是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生态问题的责任人第21-23页
  2. 地方政府是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生态问题的主要治理者第23-24页
 (二) 乡镇企业的“功”与“过”第24-26页
  1. 乡镇企业是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推动者第24-25页
  2. 乡镇企业是农村城镇化地区生态问题的制造者第25-26页
 (三) 农民是最直接的利益相关者第26-28页
  1. 农民是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受益人第26-27页
  2. 农民是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生态问题的受害者第27-28页
二、利益冲突: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生态治理博弈主体的利益表达及其异化第28-35页
 (一) 地方政府在地方生态治理中的利益表达及其异化第28-30页
  1. 地方政府治理地方生态的公利行为有助于其自利性的实现第28-29页
  2. 现实制约下地方政府的自利性膨胀导致公利性的狭隘化第29-30页
 (二) 乡镇企业在地方生态治理中的利益表达及其异化第30-33页
  1. 乡镇企业的社区属性要求其承担治理社区生态的责任第30-31页
  2. 农村城镇化和乡企改制导致乡镇企业社区责任的缺失第31-33页
 (三) 农民在地方生态治理中的利益表达及其异化第33-35页
  1. 实现生存利益与发展利益的统一,是农民的理想诉求第33-34页
  2. 有限理性和发展困境导致农民对地方生态问题的短视第34-35页
三、博弈过程: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生态治理的多元博弈困境第35-46页
 (一) 政府各主体在生态治理过程中的博弈第35-39页
  1. 中央政府的策略选择:经济与生态并重的政绩考核第35-36页
  2. 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利益驱动下的经济优先策略第36-37页
  3. 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以地区环境为代价的地方利益竞争第37-38页
  4. 地方政府与环境执法机构的博弈:权与法的冲突第38-39页
 (二) 乡镇企业与地方政府在生态治理过程中的博弈第39-41页
  1. 乡镇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博弈: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合作解”第39-40页
  2. 乡镇企业与环境执法机构的博弈:执法难的困惑第40-41页
 (三) 乡镇企业与农民在生态治理过程中的博弈第41-43页
  1. 乡镇企业的话语强势:污染行为得以放任第42页
  2. 地方农民的生存抗争:博弈双方两败俱伤第42-43页
 (四) 农民与地方政府在生态治理过程中的博弈第43-46页
  1. 农民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博弈:基于强烈的发展需要第43-44页
  2. 农民与地方政府的非合作博弈:基于根本的生存需要第44-46页
四、困境消解:农村城镇化地区生态治理博弈的利益整合与规则重构第46-58页
 (一) 农村城镇化地区生态治理博弈的利益整合第46-52页
  1. 发挥地方政府进行地方生态利益整合的主导作用第46-47页
  2. 健全法律规范,规制各生态治理主体的利益行为第47-48页
  3. 设计“选择性”的激励制度,激励生态治理主体第48-49页
  4. 强化承诺行动成本,提高威胁的可置信度第49-51页
  5. 树立“护生的广义价值观”,建立生态伦理道德约束第51-52页
 (二) 农村城镇化地区生态治理博弈的规则重构第52-58页
  1. 改革完善政绩考核体系,科学地规范地方政府行为第52-53页
  2. 深化环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理顺环境管理的权责关系第53-54页
  3. 建立区域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地方政府之间的生态合作第54-55页
  4. 进行环境资源产权制度改革,创新政策管理工具第55-56页
  5. 保障并鼓励农民参与环境管理,积极培育社会第三部门发展第56-58页
五、结论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5页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5-66页
致谢第66-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研究
下一篇: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研究--苏州H房产公司财务风险防范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