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

禀赋效应的心理距离视角--从社会距离到时间距离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一、导论第9-25页
    1、禀赋效应第9-11页
        1.1 禀赋效应的定义第9页
        1.2 禀赋效应的测量与研究范式第9-10页
        1.3 禀赋效应的理论解释第10页
        1.4 问题提出第10-11页
    2、自我-他人决策第11-16页
        2.1 自我-他人决策的历史渊源与个体发展第11-12页
        2.2 自我-他人决策的界定第12-13页
        2.3 自我-他人决策的领域性第13-14页
        2.4 自我-他人决策的影响因素第14-15页
        2.5 自我-他人决策差异的理论解释第15-16页
    3、建构水平理论与心理距离第16-21页
        3.1 建构水平第17-18页
        3.2 心理距离:从时间到概率第18-19页
        3.3 建构水平与心理距离的关系第19-20页
        3.4 建构水平理论对自我-他人决策差异的解释第20-21页
    4、研究假设第21-25页
二、实验研究第25-45页
    实验一:社会距离对禀赋效应的影响第25-36页
        5. 实验一a:现有数据再分析第25-28页
            5.1 被试第25页
            5.2 实验材料与程序第25-26页
            5.3 结果第26-27页
            5.4 讨论第27-28页
        6. 实验一b:实验情境再验证第28-32页
            6.1 被试第29页
            6.2 实验材料与程序第29-30页
            6.3 结果第30-31页
            6.4 讨论第31-32页
        7. 实验一c:问卷情境第32-35页
            7.1 被试第32页
            7.2 实验材料与程序第32-33页
            7.3 结果第33-34页
            7.4 讨论第34-35页
        实验一 讨论第35-36页
    8. 实验二:时间距离下的禀赋效应差异第36-41页
        8.1 被试第37页
        8.2 实验材料与程序第37-38页
        8.3 结果第38-40页
        8.4 讨论第40-41页
    9. 实验三:社会距离、时间距离对损失厌恶的影响第41-45页
        9.1 被试第41页
        9.2 实验材料与程序第41-42页
        9.3 结果第42-43页
        9.4 讨论第43-45页
三、总讨论第45-53页
    10.1 社会距离视角下的禀赋效应差异第45-46页
    10.2 时间距离视角下的禀赋效应差异第46-47页
    10.3 心理距离、损失厌恶与禀赋效应第47-49页
    10.4 本研究的意义第49页
    10.5 研究不足第49-51页
    10.6 展望第51-53页
四、结论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60页
附录一a:大学生日常决策行为问卷第60-62页
附录一b:大学生日常决策行为问卷第62-64页
附录二a、大学生日常决策行为问卷第64-65页
附录二b、大学生日常决策行为问卷第65-66页
致谢第66-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以拟南芥为宿主的小容量可诱导表达油菜种子基因的突变体库的构建与评价
下一篇:现代性视野下对文学阅读的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