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钢瓶破裂爆炸失效分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本文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失效分析研究发展状况 | 第11-12页 |
1.3 钢瓶发展应用及CO_2应力腐蚀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1 钢瓶发展应用现状 | 第12-13页 |
1.3.2 CO_2应力腐蚀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应力腐蚀基本概念 | 第14-16页 |
1.4.1 应力腐蚀的特点 | 第15页 |
1.4.2 应力腐蚀的条件 | 第15-16页 |
1.5 机械装备失效分析方法 | 第16-20页 |
1.5.1 失效分析现场保护和勘察 | 第16-17页 |
1.5.2 实验分析项目和方法 | 第17-19页 |
1.5.3 失效原因的分析方法 | 第19-20页 |
1.6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7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现场勘查与宏观分析 | 第22-30页 |
2.1 事故现场勘查 | 第22-24页 |
2.1.1 事故过程和现场受损情况 | 第22-23页 |
2.1.2 事故钢瓶基本情况 | 第23-24页 |
2.2 钢瓶宏观分析 | 第24-28页 |
2.2.1 钢瓶断口开裂特征观察分析 | 第24-27页 |
2.2.2 钢瓶内壁裂纹观察分析 | 第27页 |
2.2.3 钢瓶内壁残留物观察分析 | 第27-28页 |
2.3 钢瓶破裂爆炸原因初步分析 | 第28-29页 |
2.3.1 钢瓶破裂爆炸性质初步分析 | 第28-29页 |
2.3.2 钢瓶内部裂纹原因初步分析 | 第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理化试验与分析 | 第30-46页 |
3.1 壁厚测定 | 第30-31页 |
3.2 材质分析 | 第31-32页 |
3.3 力学性能试验 | 第32-33页 |
3.4 金相分析 | 第33-36页 |
3.5 断口形貌及能谱分析 | 第36-42页 |
3.6 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 | 第42-44页 |
3.7 理化试验与分析结果讨论 | 第44-45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钢瓶瓶体应力分析 | 第46-58页 |
4.1 钢瓶瓶体应力计算 | 第46-47页 |
4.2 钢瓶瓶体应力仿真分析 | 第47-56页 |
4.2.1 几何模型 | 第48-49页 |
4.2.2 材料参数及网格模型 | 第49-50页 |
4.2.3 载荷、边界条件及分析设定 | 第50-51页 |
4.2.4 纵向裂纹模型分析结果 | 第51-53页 |
4.2.5 横向裂纹模型分析结果 | 第53-56页 |
4.3 应力分析结果讨论 | 第56-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验证试验、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 | 第58-70页 |
5.1 钢瓶应力腐蚀模拟验证试验 | 第58-64页 |
5.1.1 应力腐蚀试验条件 | 第58-60页 |
5.1.2 应力腐蚀试验过程 | 第60-64页 |
5.1.3 应力腐蚀试验结果讨论 | 第64页 |
5.2 钢瓶失效原因综合分析 | 第64-67页 |
5.2.1 钢瓶爆炸性质分析 | 第64-65页 |
5.2.2 钢瓶应力腐蚀原因分析 | 第65-66页 |
5.2.3 应力腐蚀机理分析 | 第66页 |
5.2.4 使用管理因素分析 | 第66-67页 |
5.3 对策与措施探讨 | 第67-69页 |
5.3.1 CO_2气体质量控制 | 第67页 |
5.3.2 CO_2钢瓶制造质量控制 | 第67-68页 |
5.3.3 CO_2钢瓶使用管理要求 | 第68-6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附件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