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叶的化学成分研究及黄酮类化合物的分析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第一节 简介 | 第12-13页 |
第二节 香椿的化学成分 | 第13-16页 |
2.1 黄酮类 | 第13-14页 |
2.2 酚类 | 第14-15页 |
2.3 其它化合物 | 第15-16页 |
第三节 香椿叶多酚类化学成分的分析 | 第16-17页 |
3.1 香椿叶中芦丁的含量分析 | 第16页 |
3.2 香椿叶中没食子酸和没食子酸甲酯的含量分析 | 第16-17页 |
第四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五节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9-22页 |
第二章 香椿叶多酚类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 第22-34页 |
第一节 香椿叶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 第22-24页 |
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22-23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23-24页 |
第二节 香椿叶多酚类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 | 第24-32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25页 |
2 方法 | 第25页 |
3 结果 | 第25-32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4页 |
第三章 香椿叶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 第34-41页 |
1 仪器和材料 | 第34-35页 |
1.1 仪器 | 第34页 |
1.2 试剂和材料 | 第34-35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35-39页 |
2.1 溶液的制备 | 第35-36页 |
2.2 线性范围 | 第36页 |
2.3 精密度实验 | 第36-37页 |
2.4 稳定性实验 | 第37页 |
2.5 重复性实验 | 第37-38页 |
2.6 加样回收率实验 | 第38页 |
2.7 不同采收时间香椿叶总黄酮含量测定 | 第38-39页 |
2.8 不同产地香椿叶总黄酮含量测定 | 第39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
第四章 香椿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 第41-49页 |
1 仪器和材料 | 第41页 |
1.1 仪器 | 第41页 |
1.2 试剂和材料 | 第41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41-47页 |
2.1 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 第41-42页 |
2.2 单因素实验 | 第42-44页 |
2.3 正交优化 | 第44-46页 |
2.4 验证试验 | 第46页 |
2.5 总黄酮纯化 | 第46-47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
第五章 香椿叶中4种黄酮醇苷的HPLC含量测定 | 第49-68页 |
1 试剂与仪器 | 第49页 |
1.1 材料与试剂 | 第49页 |
1.2 仪器 | 第49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49-66页 |
2.1 对照品储备液的制备 | 第49-50页 |
2.2 HPLC分析条件优化 | 第50-53页 |
2.3 供试品溶液制备条件的优化 | 第53-58页 |
2.4 线性关系 | 第58-59页 |
2.5 精密度考察 | 第59-60页 |
2.6 稳定性考察 | 第60-61页 |
2.7 重复性试验 | 第61页 |
2.8 回收率试验 | 第61-62页 |
2.9 样品测定 | 第62-66页 |
3 HCA分析 | 第66-68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68-70页 |
1 结论 | 第68-69页 |
2 主要创新点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学习和工作经历 | 第71-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科研论文情况 | 第72-73页 |
附图 | 第73-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