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路基、路面工程论文--路面工程论文--路面:按使用材料分论文--沥青路面论文

含裂缝体沥青路面动力响应特性研究

致谢第3-4页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3-15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2 研究方法第14-15页
第二章 沥青路面开裂机理分析与断裂力学基础第15-27页
    2.1 沥青路面裂缝分类第15-16页
    2.2 引起沥青路面开裂的原因分析第16-17页
        2.2.1 荷载因素第16页
        2.2.2 气候因素第16页
        2.2.3 基层反射裂缝第16-17页
        2.2.4 施工因素第17页
    2.3 断裂力学的基本理论第17-21页
        2.3.1 断裂力学中的主要参数第17页
        2.3.2 裂纹的基本类型第17-18页
        2.3.3 线弹性裂纹尖端奇异场第18-20页
        2.3.4 应力强度因子及其断裂准则第20-21页
    2.4 有限元方法的基本原理第21-23页
    2.5 有限元软件ABAQUS简介第23-24页
        2.5.1 ABAQUS总体介绍第23页
        2.5.2 ABAQUS的主要分析功能第23-24页
        2.5.3 ABAQUS的主要模块第24页
    2.6 算例分析第24-25页
    2.7 本章小结第25-27页
第三章 二维模型下沥青路面裂缝扩展分析第27-48页
    3.1 沥青路面结构的有限元模型第27-30页
        3.1.1 模型尺寸第27页
        3.1.2 路面结构及材料参数第27-28页
        3.1.3 荷载作用状况第28-29页
        3.1.4 两种裂缝类型第29-30页
        3.1.5 模型基本假设及边界条件第30页
    3.2 裂缝扩展过程中应力强度因子的敏感性分析第30-47页
        3.2.1 基层底裂缝扩展分析第30-42页
            3.2.1.1 面层动态模量和厚度对K的影响第31-35页
            3.2.1.2 基层动态模量和厚度对K的影响第35-38页
            3.2.1.3 底基层模量和厚度对K的影响第38-42页
        3.2.2 表面裂缝扩展分析第42-47页
            3.2.2.1 面层动态模量和厚度对K的影响第43-44页
            3.2.2.2 基层动态模量和厚度对K的影响第44-46页
            3.2.2.3 底基层模量和厚度对K的影响第46-47页
    3.3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三维模型下沥青路面裂缝扩展分析第48-74页
    4.1 有限元模型第48-50页
        4.1.1 模型尺寸第48页
        4.1.2 荷载作用状况第48-49页
        4.1.3 裂缝类型第49-50页
    4.2 表面弯沉对比第50-53页
        4.2.1 基层底部存在裂缝时沥青路面表面弯沉分析第50-52页
        4.2.2 面层存在裂缝时沥青路面表面弯沉分析第52-53页
    4.3 动应力强度因子随时间变化规律第53-54页
        4.3.1 基层底裂缝第53-54页
        4.3.2 表面裂缝第54页
    4.4 裂缝扩展过程中应力强度因子的敏感性分析第54-71页
        4.4.1 基层底裂缝第54-67页
            4.4.1.1 面层动态模量和厚度对K的影响第55-58页
            4.4.1.2 基层动态模量和厚度对K的影响第58-61页
            4.4.1.3 底基层模量和厚度对K的影响第61-65页
            4.4.1.4 汽车荷载对K的影响第65-67页
        4.4.2 表面裂缝第67-71页
            4.4.2.1 面层动态模量和厚度对K的影响第67-68页
            4.4.2.2 基层动态模量和厚度对K的影响第68-70页
            4.4.2.3 底基层模量和厚度对K的影响第70-71页
            4.4.2.4 汽车荷载对K的影响第71页
    4.5 本章小结第71-74页
第五章 应力强度因子预测第74-83页
    5.1 人工神经网络概念第74页
    5.2 BP神经网络模型第74-76页
    5.3 应力强度因子预测模型第76-82页
        5.3.1 BP神经网络设计第76-77页
        5.3.2 BP神经网络测试第77-82页
    5.4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3-8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智能变电站手持式网络报文解析工具的研究
下一篇:三相四线制配电网负载不平衡补偿装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