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络文化中的反智主义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6-16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6-8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3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综述 | 第13-14页 |
第四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第一章 我国网络文化反智主义理论谱系 | 第16-24页 |
第一节 反智主义与民粹主义的关联及区别 | 第16-18页 |
第二节 我国网络反智主义发展脉络 | 第18-24页 |
第二章 我国网络文化中的反智主义表现 | 第24-51页 |
第一节 反智主体趋向复杂化 | 第24-36页 |
第二节 反智内容呈现多元性 | 第36-42页 |
第三节 我国网络反智主义的特点 | 第42-51页 |
第三章 我国网络文化中反智主义产生原因探究 | 第51-59页 |
第一节 社会转型期——“动荡”的时代 | 第51-52页 |
第二节 后现代文化——消费社会的形成 | 第52-53页 |
第三节 网络草根化——降低门槛的媒介 | 第53-55页 |
第四节 公知犬儒化——走下神坛的专家 | 第55-57页 |
第五节 受众狂欢热——热衷叛逆的人群 | 第57-59页 |
第四章 我国网络文化中反智主义的影响 | 第59-64页 |
第一节 我国网络反智主义的积极影响 | 第59-61页 |
第二节 我国网络反智主义的消极影响 | 第61-64页 |
第五章 我国网络文化反智主义的反思 | 第64-71页 |
第—节 理性看待反智主义产生的必然性及合理性 | 第64-66页 |
第二节 为知识文化传播开辟新型话语渠道 | 第66-69页 |
第三节 媒介权力的再分配 | 第69-71页 |
结语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