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前言 | 第6-14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6-8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8-14页 |
(一) 毕巧林形象 | 第8-10页 |
(二) 高加索情结 | 第10-11页 |
(三) 恶魔主题 | 第11-14页 |
第一章 作为主题的恶魔与恶魔性 | 第14-22页 |
一、恶魔的起源与恶魔性的概念 | 第14-17页 |
二、恶魔主题在俄罗斯文学中的引入与嬗变 | 第17-22页 |
第二章 作为表现手法的恶魔性 | 第22-35页 |
一、恶魔性的具体化 | 第22-28页 |
(一) 长诗《恶魔》中的恶魔性——叛逆性 | 第22-25页 |
(二) 小说《当代英雄》中的恶魔性——多余性 | 第25-28页 |
二、恶魔性的悲剧化:爱情救赎的失败 | 第28-35页 |
(一) 恶魔的失败 | 第28-31页 |
(二) 毕巧林的失败 | 第31-35页 |
第三章 作为审美理念的恶魔性 | 第35-46页 |
一、善恶并存的双重性 | 第35-40页 |
(一) 恶魔之善与恶 | 第35-37页 |
(二) 毕巧林之善与恶 | 第37-40页 |
二、创造与毁灭的统一性 | 第40-46页 |
(一) 创造性 | 第40-42页 |
(二) 毁灭性 | 第42-46页 |
结论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