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闪烁体 | 第11-12页 |
1.1.1 闪烁体的概念 | 第11页 |
1.1.2 闪烁体的种类 | 第11-12页 |
1.2 闪烁体的发光原理 | 第12-13页 |
1.3 闪烁体的性质表征 | 第13-15页 |
1.3.1 透明性 | 第14页 |
1.3.2 发光效率 | 第14页 |
1.3.3 光产额 | 第14页 |
1.3.4 辐照硬度 | 第14-15页 |
1.3.5 衰减时间 | 第15页 |
1.4 闪烁体的实际应用 | 第15-17页 |
1.4.1 核医疗 | 第15页 |
1.4.2 地质勘探 | 第15-16页 |
1.4.3 工业应用 | 第16页 |
1.4.4 高能物理及核物理 | 第16-17页 |
第二章 闪烁玻璃 | 第17-22页 |
2.1 闪烁玻璃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2.1.1 稀土掺杂闪烁玻璃 | 第17页 |
2.1.2 掺杂有机激活剂的闪烁玻璃 | 第17-18页 |
2.1.3 透明微晶闪烁玻璃 | 第18页 |
2.2 稀土掺杂闪烁玻璃的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2.2.1 掺Ce~(3+)闪烁玻璃 | 第18-20页 |
2.2.2 掺Tb~(3+)闪烁玻璃 | 第20页 |
2.2.3 掺Pr~(3+)离子的闪烁玻璃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实验制备与测量 | 第22-25页 |
3.1 实验原料 | 第22页 |
3.2 实验器材 | 第22页 |
3.3 测试的方法及原理 | 第22-23页 |
3.3.1 吸收和透过光谱的测量 | 第22-23页 |
3.3.2 激发和发射光谱测量 | 第23页 |
3.3.3 X射线激发发射光谱测量 | 第23页 |
3.3.4 荧光衰减光谱测量 | 第23页 |
3.4 实验方案的设计 | 第23-25页 |
第四章 Ce~(3+)掺杂氟氧磷酸盐闪烁玻璃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第25-35页 |
4.1 引言 | 第25页 |
4.2 实验 | 第25-26页 |
4.2.1 样品制备 | 第25-26页 |
4.2.2 闪烁玻璃光谱测量 | 第2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26-32页 |
4.3.1 样品玻璃密度和DSC | 第26-27页 |
4.3.2 样品吸收光谱 | 第27-28页 |
4.3.3 样品激发光谱 | 第28页 |
4.3.4 样品发射光谱 | 第28-31页 |
4.3.5 荧光寿命 | 第31页 |
4.3.6 X射线激发发射光谱 | 第31-32页 |
4.4 BaF_2的影响 | 第32-3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五章 高温热处理对氟氧磷酸盐闪烁玻璃性能的影响 | 第35-44页 |
5.1 引言 | 第35页 |
5.2 样品制备 | 第35-36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36-43页 |
5.3.1 样品玻璃的DSC | 第36-37页 |
5.3.2 透射光谱 | 第37-38页 |
5.3.3 激发和发射光谱 | 第38-40页 |
5.3.4 外和拉曼光谱 | 第40-42页 |
5.3.5 X射线激发发射光谱 | 第42-4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六章 Pr~(3+)离子掺杂含重金属磷酸盐闪烁玻璃 | 第44-51页 |
6.1 序言 | 第44-45页 |
6.2 实验 | 第45页 |
6.2.1 样品制备 | 第45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45-49页 |
6.3.1 玻璃的基本性质 | 第45-46页 |
6.3.2 吸收光谱 | 第46-47页 |
6.3.3 荧光光谱图 | 第47-48页 |
6.3.4 X射线激发下的发射光谱 | 第48-49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开展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