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诗歌用韻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緒論 | 第8-16页 |
一、郭沫若生平 | 第8-9页 |
二、《女神》的版本及流传 | 第9-10页 |
三、《女神》研究綜述 | 第10-11页 |
四、研究意义及所据材料 | 第11-12页 |
(一) 研究意義 | 第11页 |
(二) 文章所據材料 | 第11-12页 |
五、需辨明的幾組概念 | 第12-16页 |
壹、《女神》韻腳字判定 | 第16-51页 |
一、虛詞入韻問題 | 第16-30页 |
(一) 虛詞的押韻 | 第16-21页 |
(二) 虛詞的歸轍 | 第21-30页 |
二、外語原文的用韻 | 第30-31页 |
三、同音字韻及同字韻 | 第31-36页 |
(一) 同音字押韻 | 第31-33页 |
(二) 同字韻 | 第33-36页 |
四、行中韻 | 第36-41页 |
(一) 由重複或復沓造成 | 第36-37页 |
(二) 由排版疏漏造成 | 第37-39页 |
(三) 作者的刻意佈局 | 第39页 |
(四) 由巧合造成 | 第39-41页 |
五、《女神》韻腳中的方言因素 | 第41-49页 |
(一) 人東轍 | 第41-44页 |
(二) 乜斜轍 | 第44-46页 |
(三) 坡梭轍 | 第46-48页 |
(四) 一七轍 | 第48-49页 |
六、《女神》中的平水韻因素 | 第49-51页 |
貳、韻 例 | 第51-80页 |
一、從行句角度分析《女神》韻例 | 第51-74页 |
(一) 隨韻 | 第51-57页 |
(二) 交韻 | 第57-63页 |
(三) 抱韻 | 第63-64页 |
(四) 雜體 | 第64-74页 |
二、從韻句角度分析《女神》韻例 | 第74-79页 |
(一) 隨韻、交韻 | 第75-76页 |
(二) 雜體 | 第76-79页 |
三、小結 | 第79-80页 |
叁、韻 譜 | 第80-89页 |
一、發花轍 | 第80-81页 |
二、坡梭轍 | 第81页 |
三、乜斜轍 | 第81页 |
四、姑蘇轍 | 第81-82页 |
五、一七轍 | 第82-83页 |
六、懷來轍 | 第83页 |
七、灰堆轍 | 第83-84页 |
八、遙條轍 | 第84-85页 |
九、油求轍 | 第85页 |
十、言前轍 | 第85-86页 |
十一、人東轍 | 第86-87页 |
十二、江陽轍 | 第87-89页 |
結語 | 第89-90页 |
參考文獻 | 第90-92页 |
在學期間的研究成果 | 第92-93页 |
致謝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