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7-19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7-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8-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5页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5-16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5-16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7页 |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7-19页 |
1.5.1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1.5.2 可能的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2.1 家庭金融资产的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2.1.1 居民家庭 | 第19页 |
2.1.2 金融资产 | 第19页 |
2.1.3 金融市场参与 | 第19页 |
2.1.4 金融资产选择 | 第19-20页 |
2.2 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相关理论 | 第20-23页 |
2.2.1 绝对收入假说 | 第20页 |
2.2.2 相对收入假说 | 第20页 |
2.2.3 生命周期假说 | 第20-21页 |
2.2.4 资产组合理论 | 第21页 |
2.2.5 行为金融学理论 | 第21-23页 |
3. 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 第23-28页 |
3.1 投资者特征变量 | 第23-24页 |
3.1.1 年龄 | 第23页 |
3.1.2 教育程度 | 第23页 |
3.1.3 金融知识 | 第23-24页 |
3.1.4 投资经验 | 第24页 |
3.2 家庭收入资产特征变量 | 第24-25页 |
3.2.1 家庭收入 | 第24页 |
3.2.2 房产 | 第24-25页 |
3.2.3 自营工商业 | 第25页 |
3.3 投资者主观心理因素 | 第25-26页 |
3.3.1 风险态度 | 第25页 |
3.3.2 社会互动 | 第25-26页 |
3.3.3 参与惯性 | 第26页 |
3.3.4 信任度 | 第26页 |
3.3.5 投资者情绪 | 第26页 |
3.3.6 投资者预期 | 第26页 |
3.4 小结 | 第26-28页 |
4. 扬州市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 第28-49页 |
4.1 研究数据的获取与分析 | 第28-30页 |
4.1.1 问卷设计 | 第28页 |
4.1.2 数据收集 | 第28页 |
4.1.3 抽样结构分析 | 第28-30页 |
4.1.4 效度和信度分析 | 第30页 |
4.2 扬州市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组合的描述性分析 | 第30-34页 |
4.2.1 扬州市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构成 | 第30-31页 |
4.2.2 扬州市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分布结构 | 第31-34页 |
4.2.3 小结 | 第34页 |
4.3 扬州市家庭金融资产投资行为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 第34-47页 |
4.3.1 模型设定 | 第34-35页 |
4.3.2 研究变量 | 第35-40页 |
4.3.3 相关系数分析 | 第40页 |
4.3.4 金融市场参与的回归分析 | 第40-43页 |
4.3.5 风险资产配置比重的回归分析 | 第43-44页 |
4.3.6 回归结果解释 | 第44-47页 |
4.4 稳健性检验 | 第47-48页 |
4.5 小结 | 第48-49页 |
5.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49-53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9页 |
5.2 对策建议 | 第49-52页 |
5.2.1 提高家庭收入水平、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 第49-50页 |
5.2.2 完善家庭住房政策、抑制住房投资需求 | 第50-51页 |
5.2.3 开展家庭投资教育、引导家庭合理投资 | 第51页 |
5.2.4 降低投资准入门槛、规范金融机构行为 | 第51-52页 |
5.3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附录一:变量相关性分析结果 | 第57-59页 |
附录二:调查问卷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