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杭州西湖水景意象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1 绪论 | 第8-18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 1.3.1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 | 第10-13页 |
| 1.3.2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 | 第13-15页 |
| 1.3.3 小结 | 第15页 |
| 1.4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 1.5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 1.6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 2 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 | 第18-22页 |
| 2.1 意象 | 第18页 |
| 2.2 审美意象 | 第18-19页 |
| 2.3 景观意象 | 第19-20页 |
| 2.4 情感意象 | 第20页 |
| 2.5 境界意象 | 第20-21页 |
| 2.6 意象思维 | 第21-22页 |
| 3 宋代杭州西湖概述 | 第22-32页 |
| 3.1 宋代西湖概述 | 第22-24页 |
| 3.2 宋代杭州经济文化 | 第24-25页 |
| 3.3 宋代西湖造园情况 | 第25-29页 |
| 3.4 宋代西湖传统节庆活动 | 第29-32页 |
| 4 宋代杭州西湖水景意象分析 | 第32-80页 |
| 4.1 西湖水总体意象 | 第32页 |
| 4.2 水体形态意象分析 | 第32-35页 |
| 4.2.1 平湖——静如处子 | 第32-33页 |
| 4.2.2 溪流——动如脱兔 | 第33-35页 |
| 4.3 多元素共组的景观意象分析 | 第35-58页 |
| 4.3.1 山水组合——湖光山色 | 第35-37页 |
| 4.3.2 水月组合——湖月联辉 | 第37-40页 |
| 4.3.3 水天组合——水天一色 | 第40-43页 |
| 4.3.4 水烟组合——烟波浩渺 | 第43-44页 |
| 4.3.5 水光影组合——水光澈淞 | 第44-47页 |
| 4.3.6 水霞组合——芙蓉秋水 | 第47-48页 |
| 4.3.7 水花组合——烂漫锦绣 | 第48-52页 |
| 4.3.8 水树组合——风帘翠幕 | 第52-54页 |
| 4.3.9 水舟组合——兰舟飞棹 | 第54-55页 |
| 4.3.10 水鱼组合——波影堕红 | 第55-56页 |
| 4.3.11 水风意象——水波潋滟 | 第56-58页 |
| 4.4 水景情感意象分析 | 第58-69页 |
| 4.4.1 乐 | 第58-62页 |
| 4.4.2 愁 | 第62-67页 |
| 4.4.3 恨 | 第67-68页 |
| 4.4.4 思 | 第68页 |
| 4.4.5 痛 | 第68-69页 |
| 4.5 水景境界意象分析 | 第69-80页 |
| 4.5.1 自然 | 第69-73页 |
| 4.5.2 道德 | 第73-75页 |
| 4.5.3 天地 | 第75-80页 |
| 5 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80-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 第88-90页 |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