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谊兄弟并购银汉科技的创富效应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9-17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 第10-14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3-14页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4-1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3.2 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1.4 主要创新点和不足 | 第16-17页 |
2 华谊兄弟并购银汉科技动因分析 | 第17-27页 |
2.1 并购方与目标公司简介 | 第17-23页 |
2.1.1 文化传媒行业简介 | 第17-21页 |
2.1.2 华谊兄弟公司简介 | 第21-22页 |
2.1.3 银汉科技公司简介 | 第22-23页 |
2.2 并购方—华谊兄弟并购动因 | 第23-26页 |
2.2.1 获得控股权 | 第23-24页 |
2.2.2 优化产业链,提升价值 | 第24页 |
2.2.3 提升财务指标 | 第24-26页 |
2.3 被并购方—银汉科技并购动因 | 第26-27页 |
2.3.1 获取溢价提升企业价值 | 第26页 |
2.3.2.得到更多资源 | 第26-27页 |
3 目标公司并购的估值方法选择 | 第27-37页 |
3.1 华谊兄弟并购过程 | 第27-28页 |
3.2 常用的估值方法 | 第28-30页 |
3.2.1 现金流量折现法 | 第29页 |
3.2.2 现金流量折现法与市场法相结合 | 第29-30页 |
3.2.3 市场法 | 第30页 |
3.3 德正信评估公司采取的估值方法 | 第30-34页 |
3.3.1 采用收益法分析 | 第30-31页 |
3.3.2 采用资产基础法分析 | 第31-34页 |
3.4 采用市场法分析 | 第34-37页 |
4 并购的创富效应评析 | 第37-52页 |
4.1 华谊兄弟的并购创富效应 | 第37-46页 |
4.1.1 华谊兄弟公司经营业绩变动分析 | 第37-44页 |
4.1.2 华谊兄弟股东的创富效应分析 | 第44-46页 |
4.2 银汉科技并购创富效应 | 第46-50页 |
4.2.1 银汉科技并购前后经营业绩分析 | 第46-49页 |
4.2.2 银汉科技原股东的股权增值分析 | 第49-50页 |
4.3 并购的协同效应分析 | 第50-52页 |
4.3.1 战略整合 | 第50页 |
4.3.2 跨文化整合 | 第50页 |
4.3.3 人力资源整合 | 第50页 |
4.3.4 财务整合 | 第50-52页 |
5.并购结果分析 | 第52-56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2-54页 |
5.2 启示和建议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后记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