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1. 荧光蛋白标记与超高分辨率成像原理 | 第13-33页 |
1.1 荧光标记与成像原理 | 第13-25页 |
1.1.1 荧光蛋白的发现及发展 | 第13-14页 |
1.1.2 荧光蛋白的性质 | 第14-19页 |
1.1.3 光激发荧光蛋白的分类 | 第19-24页 |
1.1.4 光激发荧光蛋白的应用 | 第24-25页 |
1.2 超高分辨率成像技术的原理 | 第25-31页 |
1.2.1 传统的光学显微术 | 第25页 |
1.2.2 超高分辨率荧光显微术 | 第25-31页 |
1.3 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31-33页 |
1.3.1 发展新型光开关荧光蛋白Skylan-S用作SOFI成像技术 | 第31页 |
1.3.2 发展新型光开关荧光蛋白Skylan-NS用作PANL-SIM成像技术 | 第31-32页 |
1.3.3 应用超高分辨率成像技术进行细胞凋亡体的研究 | 第32-33页 |
2. 基本实验方法 | 第33-44页 |
2.1 荧光蛋白突变的筛选及质粒构建 | 第33-37页 |
2.1.1 PIPE法PCR突变筛选 | 第33-36页 |
2.1.2 质粒构建 | 第36-37页 |
2.2 荧光蛋白的表达纯化及性质测定 | 第37-40页 |
2.2.1 荧光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 第37-38页 |
2.2.2 荧光蛋白的光物理和光化学性质测定 | 第38-40页 |
2.3 成像样品制备 | 第40-42页 |
2.3.1 玻片清洗 | 第40页 |
2.3.2 细胞培养,转染和滴片 | 第40-41页 |
2.3.3 细胞固定及成像 | 第41-42页 |
2.4 超高分辨率成像平台搭建及数据分析 | 第42-44页 |
2.4.1 TIRF成像平台的搭建及成像 | 第42-43页 |
2.4.2 PALM成像数据的分析 | 第43-44页 |
3. 发展新型光开关荧光蛋白SKYLAN-S用作SOFI技术 | 第44-63页 |
3.1 前言 | 第44-45页 |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5页 |
3.2.1 SOFI成像数据的分析 | 第45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45-60页 |
3.3.1 绿色可逆光开关荧光蛋白Skylan-S的产生 | 第45-46页 |
3.3.2 绿色可逆光开关荧光蛋白Skylan-S的性质测定 | 第46-52页 |
3.3.3 绿色可逆光开关荧光蛋白Skylan-S在SOFI成像中优异的表现 | 第52-60页 |
3.4 讨论 | 第60-63页 |
4. 发展新型光开关荧光蛋白SKYLAN-NS用作PANL-SIM技术 | 第63-79页 |
4.1 前言 | 第63-64页 |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64-66页 |
4.2.1 Skylan-NS光开关动力学测定 | 第64-65页 |
4.2.2 PANL-SIM成像光路 | 第65-66页 |
4.2.3 PANL-SIM成像过程 | 第66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66-76页 |
4.3.1 绿色可逆光开关荧光蛋白Skylan-NS的产生 | 第66-67页 |
4.3.2 绿色可逆光开关荧光蛋白Skylan-NS的性质测定 | 第67-75页 |
4.3.3 绿色可逆光开关荧光蛋白Skylan-NS在PANL-SIM成像中优异的表现 | 第75-76页 |
4.4 讨论 | 第76-79页 |
5. 应用超高分辨率成像技术进行细胞凋亡体的研究 | 第79-86页 |
5.1 前言 | 第79-81页 |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81页 |
5.2.1 相关质粒构建 | 第81页 |
5.2.2 SIM成像样品制备 | 第81页 |
5.3 实验结果 | 第81-84页 |
5.3.1 应用多色3D-SIM对鳞翅目凋亡体组成物Apaf-1和细胞色素c进行成像 | 第81-84页 |
5.4 讨论 | 第84-86页 |
常用缩略语对照表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