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12-21页 |
1.1 绒山羊发展概况 | 第12-13页 |
1.1.1 中国绒山羊的分布 | 第12页 |
1.1.2 内蒙古绒山羊现状 | 第12页 |
1.1.3 绒山羊生产的重要意义 | 第12-13页 |
1.2 绒山羊绒毛生长规律的研究 | 第13-16页 |
1.2.1 绒山羊被毛特点 | 第13页 |
1.2.2 皮肤及毛囊基本结构 | 第13-14页 |
1.2.3 毛囊生长周期的变化 | 第14页 |
1.2.4 影响绒毛变化规律的因素 | 第14-15页 |
1.2.5 毛囊发育相关基因的研究 | 第15-16页 |
1.3 绒毛生长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 | 第16-17页 |
1.3.1 WNT家族的研究 | 第16-17页 |
1.3.2 MAPK家族的研究 | 第17页 |
1.4 褪黑激素的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4.1 褪黑激素的来源和理化性质 | 第17页 |
1.4.2 褪黑激素生物学作用 | 第17-18页 |
1.4.3 褪黑激素对绒毛生长周期的影响 | 第18页 |
1.4.4 褪黑激素对绒毛生长周期相关基因的影响 | 第18-19页 |
1.5 转录组测序技术 | 第19页 |
1.5.1 转录组 | 第19页 |
1.5.2 高通量测序技术 | 第19页 |
1.5.3 RNA-seq技术在绒山羊领域的应用 | 第19页 |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1页 |
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3 研究一: 褪黑激素影响毛囊生长发育相关差异基因的筛选 | 第22-26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22页 |
3.1.1 转录组数据 | 第22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22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22-24页 |
3.3.1 内蒙古绒山羊皮肤组织差异基因的筛选 | 第22-23页 |
3.3.2 差异基因富集分析 | 第23-24页 |
3.4 讨论 | 第24-26页 |
4 研究二: 褪黑激素对内蒙古绒山羊毛囊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26-38页 |
4.1 试验材料 | 第26-27页 |
4.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 第26页 |
4.1.2 试验设计 | 第26页 |
4.1.3 主要试验试剂 | 第26页 |
4.1.4 主要试验仪器 | 第26-27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27-30页 |
4.2.1 皮肤样品中总RNA提取 | 第27页 |
4.2.2 Total RNA溶液OD值得测定 | 第27页 |
4.2.3 cDNA的合成 | 第27-28页 |
4.2.4 待测引物的选择 | 第28-29页 |
4.2.5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29-30页 |
4.3 数据分析 | 第30页 |
4.4 结果与分析 | 第30-35页 |
4.4.1 内蒙绒山羊皮肤组织总RNA的提取检测结果 | 第30页 |
4.4.2 相关基因扩增曲线与溶解曲线的绘制 | 第30-32页 |
4.4.3 埋植褪黑激素对内蒙古绒山羊绒毛生长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32-35页 |
4.5 讨论 | 第35-38页 |
5 研究三: 褪黑激素对内蒙古绒山羊皮肤中Wnt10b蛋白和β-catenin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38-46页 |
5.1 试验材料 | 第38-40页 |
5.1.1 样品的制备 | 第38页 |
5.1.2 主要试剂 | 第38页 |
5.1.3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38-40页 |
5.1.4 试验仪器 | 第40页 |
5.2 试验方法 | 第40-42页 |
5.2.1 总蛋白的提取 | 第40页 |
5.2.2 蛋白浓度的测定 | 第40页 |
5.2.3 蛋白变性 | 第40-41页 |
5.2.4 试验步骤 | 第41页 |
5.2.5 统计分析方法 | 第41-42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42-44页 |
5.3.1 标准曲线 | 第42页 |
5.3.2 western-blot结果 | 第42-44页 |
5.4 讨论 | 第44-46页 |
6 总体结论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5页 |
作者简介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