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动物学论文--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论文--动物生态学论文

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空间利用与生境选择动态变化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引言第11-27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7页
        1.1.1 大熊猫种群数量与分布第11-14页
            1.1.1.1 大熊猫的历史分布变迁第11-12页
            1.1.1.2 大熊猫的现代分布特征第12-14页
        1.1.2 大熊猫的分布格局与保护第14-17页
    1.2 大熊猫的空间利用第17-19页
        1.2.1 空间利用第17页
        1.2.2 大熊猫空间利用的研究第17-19页
            1.2.2.1 大熊猫空间利用的研究概况第17-18页
            1.2.2.2 大熊猫空间利用的主要研究方法第18-19页
    1.3 大熊猫的生境选择第19-22页
        1.3.1 生境与生境选择第19-20页
        1.3.2 大熊猫生境选择的研究第20-22页
            1.3.2.1 大熊猫生境选择的研究概况第20-21页
            1.3.2.2 大熊猫生境选择的主要研究方法第21-22页
    1.4 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的空间利用与生境选择研究第22-23页
    1.5 研究内容、目的与意义第23-27页
        1.5.1 研究内容第23-24页
            1.5.1.1 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空间利用格局动态变化第23页
            1.5.1.2 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适宜性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第23页
            1.5.1.3 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核心与边缘家域生境特征研究第23页
            1.5.1.4 卧龙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起源栖息地生境特征及大熊猫生境选择第23-24页
        1.5.2 研究目的第24页
        1.5.3 研究意义第24-27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7-34页
    2.1 研究区域概况第27-29页
        2.1.1 地理位置第27页
        2.1.2 地貌地质第27页
        2.1.3 气候水文第27-28页
        2.1.4 土壤植被第28页
        2.1.5 动植物资源第28页
        2.1.6 社会经济状况第28-29页
    2.2 本研究重点区域第29-30页
    2.3 研究思路第30页
    2.4 研究方法第30-33页
        2.4.1 大熊猫空间利用分布格局估算第30-31页
        2.4.2 野外生境调查方法第31-33页
    2.5 技术路线第33-34页
3 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空间利用格局动态变化第34-55页
    3.1 分析方法第34-35页
        3.1.1 大熊猫空间利用格局分布特征分析第34页
        3.1.2 大熊猫利用格局的空间变化模式分析第34-35页
        3.1.3 大熊猫空间利用格局动态变化特征分析第35页
    3.2 结果第35-50页
        3.2.1 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空间利用格局分布特征第35-43页
            3.2.1.1 保护区地形及生物因子分异格局总体概况第36-38页
            3.2.1.2 大熊猫空间利用格局分异特征第38-43页
        3.2.2 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空间利用分布变化特征第43-45页
            3.2.2.1 大熊猫空间利用分布范围分布特征第43-44页
            3.2.2.2 大熊猫利用分布的空间变化第44-45页
        3.2.3 大熊猫空间利用格局动态变化特征第45-50页
            3.2.3.1 大熊猫空间利用格局的生境适宜等级设定第45页
            3.2.3.2 大熊猫空间利用格局的指标变化特征第45-50页
    3.3 讨论第50-53页
        3.3.1 大熊猫空间利用的分布格局第50-51页
        3.3.2 大熊猫空间利用格局的动态变化第51-53页
    3.4 小结第53-55页
4 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生境适宜性变化及驱动因素第55-62页
    4.1 分析方法第55页
    4.2 结果第55-60页
        4.2.1 MaxEnt模型预测结果检测第55-56页
        4.2.2 生境适宜性的动态变化第56-58页
            4.2.2.1 大熊猫生境适宜性分布第56-57页
            4.2.2.2 大熊猫生境适宜性的动态变化第57-58页
        4.2.3 生境因子变量对生境适宜性的贡献率变化第58-60页
    4.3 讨论第60-61页
        4.3.1 不同区域生境适宜性的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第60-61页
        4.3.2 生境因子变量对栖息地生境适宜性的影响第61页
    4.4 小结第61-62页
5 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重点分布区核心与边缘家域的生境特征第62-71页
    5.1 分析方法第62页
    5.2 结果第62-69页
        5.2.1 重点分布区大熊猫的家域划分与样点选择第62-63页
        5.2.2 大熊猫核心与边缘家域的生境特征第63-69页
            5.2.2.1 大熊猫核心与边缘家域生境因子的差异性比较第63-66页
            5.2.2.2 大熊猫核心与边缘家域差异显著生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第66-68页
            5.2.2.3 大熊猫核心与边缘家域的生境特征比较第68-69页
    5.3 讨论第69-70页
    5.4 小结第70-71页
6 卧龙自然保护区原始林与次生林生境特征及大熊猫生境选择第71-92页
    6.1 分析方法第71-74页
        6.1.1 原始林与次生林生境特征比较分析第71页
        6.1.2 原始林与次生林生境大熊猫生境选择利用比较分析第71-74页
    6.2 结果第74-87页
        6.2.1 原始林与次生林生境的样点统计第74页
        6.2.2 原始林与次生林的生境特征第74-80页
            6.2.2.1 原始林与次生林生境因子的差异性比较第74-77页
            6.2.2.2 原始林与次生林生境差异显著生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第77-79页
            6.2.2.3 原始林与次生林生境的生境特征比较第79-80页
        6.2.3 原始林与次生林大熊猫生境选择利用特征比较第80-87页
            6.2.3.1 大熊猫对非生物因子的选择利用第80-81页
            6.2.3.2 大熊猫对乔木层各生境因子类型的选择利用第81-83页
            6.2.3.3 大熊猫对灌木层各生境因子类型的选择利用第83页
            6.2.3.4 大熊猫对竹林各类生境因子类型的选择利用第83-86页
            6.2.3.5 大熊猫对原始林与次生林选择利用的比较第86-87页
    6.3 讨论第87-91页
        6.3.1 原始林与次生林栖息地生境特征差异第87-89页
        6.3.2 大熊猫对原始林与次生林生境选择的比较第89-90页
        6.3.3 大熊猫栖息地的破坏与恢复第90-91页
    6.4 小结第91-92页
7 结论与展望第92-94页
    7.1 主要结论第92页
    7.2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92-93页
    7.3 研究展望第93-94页
致谢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104页
作者简介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氮化铝薄膜生长动力学模型与模拟研究
下一篇:基于应力调控的硅基氮化镓材料和器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