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说明 | 第4-8页 |
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前言 | 第11-24页 |
1.1 甜菜碱 | 第12-14页 |
1.1.1 甜菜碱概述 | 第12页 |
1.1.2 甜菜碱功能 | 第12-13页 |
1.1.3 甜菜碱合成途径 | 第13页 |
1.1.4 甜菜碱的转基因研究 | 第13-14页 |
1.2 番茄果实的发育 | 第14-19页 |
1.2.1 番茄果实 | 第14页 |
1.2.2 番茄果实发育过程 | 第14页 |
1.2.3 番茄果实细胞的发育 | 第14-15页 |
1.2.4 番茄果实细胞发育的基因调控 | 第15-19页 |
1.3 光合作用对果实发育的影响 | 第19-20页 |
1.3.1 光合速率与产量的关系 | 第19页 |
1.3.2 光合产物的运输和分配 | 第19-20页 |
1.3.3 叶绿素含量与光合作用 | 第20页 |
1.4 蔗糖磷酸合成酶 | 第20-21页 |
1.4.1 植物蔗糖代谢 | 第20页 |
1.4.2 蔗糖磷酸合成酶 | 第20-21页 |
1.5 植物激素与果实的生长和发育 | 第21-22页 |
1.5.1 生长素 | 第21页 |
1.5.2 细胞分裂素 | 第21页 |
1.5.3 油菜素甾醇 | 第21-22页 |
1.6 高通量转录组测序 | 第22-23页 |
1.6.1 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概念 | 第22页 |
1.6.2 高通量转录组测序的基本原理 | 第22页 |
1.6.3 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流程 | 第22页 |
1.6.4 高通量转录组测序的发展应用 | 第22-23页 |
1.7 本研究的意义 | 第23-2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4-33页 |
2.1 材料的选择与处理 | 第24-25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2.1.2 实验材料的培养与处理 | 第24页 |
2.1.3 PCR引物 | 第24-25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5-33页 |
2.2.1 提取番茄基因组DNA | 第26页 |
2.2.2 PCR筛选 | 第26页 |
2.2.3 总RNA的提取 | 第26-27页 |
2.2.4 反转录获得c DNA第一条链 | 第27页 |
2.2.5 实时定量PCR | 第27-28页 |
2.2.6 甜菜碱含量的测定 | 第28页 |
2.2.7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测 | 第28-29页 |
2.2.8 光合速率的测定 | 第29页 |
2.2.9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 | 第29页 |
2.2.10 叶绿素含量测定 | 第29页 |
2.2.11 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测定 | 第29-30页 |
2.2.12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30页 |
2.2.13 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的测定 | 第30-31页 |
2.2.14 激素含量的测定 | 第31-32页 |
2.2.15 转基因番茄转录组测序 | 第32页 |
2.2.16 统计分析 | 第32-3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3-51页 |
3.1 转基因番茄植株的PCR检测 | 第33页 |
3.2 BADH蛋白分析 | 第33-34页 |
3.3 转BADH和转codA基因番茄叶片中甜菜碱含量 | 第34-35页 |
3.4 转基因番茄与野生型番茄花和果实表型的比较 | 第35-38页 |
3.4.1 转基因番茄与野生型番茄花的表型 | 第35-36页 |
3.4.2 转基因番茄与野生型番茄果实的表型 | 第36页 |
3.4.3 转基因番茄与野生型番茄花和果实的表型统计分析 | 第36-37页 |
3.4.4 转cod A番茄与WT番茄花的子房观察 | 第37-38页 |
3.5 转基因番茄与野生型番茄叶片光合特性的比较 | 第38-40页 |
3.5.1 转基因番茄和野生型番茄在幼苗时期叶光合参数的变化 | 第38页 |
3.5.2 转基因番茄和野生型番茄在开花坐果期叶片光合参数的变化 | 第38-39页 |
3.5.3 转基因番茄和野生型番茄在幼苗时期和开花坐果时期Pn的比较 | 第39-40页 |
3.5.4 转基因番茄和野生型番茄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 | 第40页 |
3.6 转基因番茄与野生型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 | 第40-41页 |
3.7 转基因番茄与野生型番茄叶片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及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 | 第41-43页 |
3.7.1 转基因番茄与野生型番茄叶片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 | 第41页 |
3.7.2 转基因番茄与野生型番茄叶片可溶性糖含量 | 第41-42页 |
3.7.3 转基因番茄与野生型番茄叶片淀粉含量 | 第42-43页 |
3.8 转基因番茄与野生型番茄果实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 | 第43页 |
3.8.1 转基因番茄与野生型番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 | 第43页 |
3.8.2 转基因番茄与野生型番茄果实淀粉含量 | 第43页 |
3.9 转基因番茄与野生型番茄叶片和果实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 第43-44页 |
3.10 转基因番茄与野生型番茄果实激素等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 第44-47页 |
3.11 转基因番茄与野生型番茄果实中激素含量 | 第47页 |
3.12 转基因番茄与野生型番茄果实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分析 | 第47-51页 |
3.12.1 差异基因表达分析 | 第48-49页 |
3.12.2 差异表达基因GO分类 | 第49页 |
3.12.3 差异表达基因KEGG注释 | 第49-51页 |
4 讨论 | 第51-57页 |
5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