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地区社会学论文--城市社会学论文

生存:一个非典型城市空间的形成和变迁 ——基于深圳市三和市场的田野调查

论文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6页
    第一节 研究缘起第12-14页
    第二节 研究意义第14-17页
        (一)现实意义第14-16页
        (二)理论意义第16-17页
    第三节 文献综述第17-27页
        (一)西方关于城市空间的研究第17-21页
        (二)国内外关于城市空间的研究第21-24页
        (三)空间生产和日常生活研究第24-26页
        (四)综述小结第26-27页
    第四节 概念界定第27-30页
        (一)日常生活与生活空间第27-28页
        (二)无业群体第28-29页
        (三)城中村第29-30页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30-36页
        (一)研究思路第30-31页
        (二)研究方法第31-36页
第二章 三和市场变迁历程和空间现状第36-57页
    第一节 网络空间里的三和市场第36-39页
        (一)引起讨论:越来越火的“三和人才市场”第36-38页
        (二)刻板印象:污名化的群体和空间第38-39页
    第二节 三和市场变迁历程第39-48页
        (一)起点:三和职业中介所第39-43页
        (二)增长效应:行业性空间集聚第43-45页
        (三)经济危机之后:多元空间的三和市场第45-48页
    第三节 三和人才市场空间现状第48-56页
        (一)三和市场的空间布局与形态第49-54页
        (二)三和市场的空间特征第54-56页
    第四节 本章小节第56-57页
第三章 日常生活的空间生产第57-94页
    第一节 三和市场的空间生产要素第57-63页
        (一)社会主体:主要参与者第58-60页
        (二)资本:重要影响因素第60-62页
        (三)政府:主导因素第62-63页
    第二节 聚焦:三和大神群体第63-75页
        (一)群像:三和大神第63-66页
        (二)逃离:三和大神群体越轨原因第66-70页
        (三)认同困境:难以挣脱的三和第70-75页
    第三节 日常生活的空间生产第75-90页
        (一)差异空间:不同群体的改造活动第75-78页
        (二)非正式空间:非正规经济的蓬勃发展第78-87页
        (三)治理性空间:政府和开发商联合的可能第87-90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日常生活与空间的互构第90-94页
        (一)日常生活影响空间的生产第91-92页
        (二)空间影响群体的日常生活第92-94页
第四章 日常生活空间的治理第94-105页
    第一节 规范空间生产的治理行动第95-100页
        (一)针对无业人群的治理第95-98页
        (二)针对摊贩和群租房的治理第98-100页
    第二节 从管治到管理:探索多元协作治理模式第100-105页
        (一)赶不走的三和群体第100-102页
        (二)多方参与:探索新治理模式第102-105页
第五章 结论与反思第105-112页
    第一节 研究内容与发现第105-109页
        (一)三和市场的空间生产过程是一个多方参与、互相影响的过程第106-107页
        (二)“三和大神”现象背后的社会逻辑第107-108页
        (三)城市居民的发展权:保障居民空间生产的权利第108-109页
    第二节 两点讨论第109-110页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110-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18页
后记第118-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汉语礼貌表达方式的性别语言差异性调查与研究--基于英汉语言对比的视角
下一篇:吕宋海峡水交换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