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文教、卫生管理法令论文

我国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序言第10-11页
一、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概述第11-15页
    (一) 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概念第11-12页
    (二) 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性质第12-13页
        1. 公法责任性质说与私法责任性质说第12页
        2. 经济法责任性质说第12-13页
    (三) 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的功能第13-15页
        1. 惩罚加害方功能第13页
        2. 遏制不法行为功能第13-14页
        3. 奖励提起诉讼功能第14页
        4. 补偿与抚慰受害方功能第14-15页
        5. 维护食品市场秩序与鼓励交易功能第15页
二、域外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制度及评价第15-19页
    (一) 域外的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制度第15-17页
        1. 美国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制度第15-16页
        2. 德国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制度第16页
        3. 台湾地区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制度第16-17页
    (二) 对域外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评价第17-19页
        1. 惩罚遏制功能强第17-18页
        2. 侧重源头兼顾全程管制第18页
        3. 结合多方面因素计算赔偿金额第18页
        4. 通过奖励提起诉讼以引导私人实施法律第18-19页
        5. 严格适用条件与构成要件第19页
三、我国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19-24页
    (一) 我国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现状第19-20页
    (二) 我国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制度存在的问题第20-24页
        1. 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的责任主体范围狭小第20-21页
        2. 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的权利主体范围狭小第21-22页
        3. 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条件不明确第22-23页
        4. 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制度的举证责任配置不合理第23-24页
        5. 标签瑕疵适用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裁判标准不统一第24页
四、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建议第24-33页
    (一) 扩大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的责任主体第24-27页
        1. 第三方责任主体的确定第24-25页
        2. 加工联合生产者责任主体的确定第25-26页
        3. 既加工又销售食品的责任主体的确定第26-27页
    (二) 扩大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的权利主体第27-29页
        1. 权利主体扩展为实际消费者第27页
        2. 知假买假者不能普遍成为权利主体第27-28页
        3. 法人、其他组织作为权利主体的必要性第28-29页
    (三) 完善食品安全领域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条件第29-31页
        1. 延伸责任主体主观过错范围第29页
        2. 食品欺诈交易行为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必要性第29-30页
        3. 明确认定违法行为的标准和认定主体第30-31页
    (四) 合理化配置举证责任第31-32页
        1. 举证责任倒置第31页
        2. 生产经营者承担履行相关法定义务的证明责任第31-32页
    (五) 统一标签瑕疵适用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裁判标准第32-33页
        1. 以形式审查作为认定标签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原则第32页
        2. 以“标签瑕疵除外条款”作为自由裁量的依据第32-33页
结语第33-34页
参考文献第34-37页
致谢第37页

论文共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法律制度研究
下一篇:论我国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