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页 |
0.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0.3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0.4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2-14页 |
0.5 论文创新与不足 | 第14-15页 |
1 PPP模式范畴及相关理论概述 | 第15-18页 |
1.1 PPP模式范畴 | 第15-16页 |
1.1.1 国内外对PPP含义的不同诠释 | 第15-16页 |
1.1.2 本文对PPP概念的界定 | 第16页 |
1.2 PPP模式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1.2.1 政府与市场理论 | 第16-17页 |
1.2.2 准公共物品理论 | 第17页 |
1.2.3 金融发展理论 | 第17-18页 |
2 辽宁基础设施投资现状及其发展PPP模式的原因分析 | 第18-29页 |
2.1 辽宁基础设施投资现状 | 第18-25页 |
2.1.1 辽宁基础设施投资的供需现状 | 第18页 |
2.1.2 辽宁基础设施投资面临的问题 | 第18-20页 |
2.1.3 辽宁基础设施投资效应 | 第20-25页 |
2.2 辽宁基础设施发展PPP模式的问题及原因 | 第25-29页 |
2.2.1 PPP模式在辽宁基础设施融资中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 第25-27页 |
2.2.2 PPP模式在辽宁基础设施融资中的必要性 | 第27页 |
2.2.3 PPP模式在辽宁基础设施融资中的优势 | 第27-29页 |
3 辽宁基础设施PPP运作过程及功效分析 | 第29-35页 |
3.1 辽宁基础设施PPP融资模式的运作过程 | 第29-33页 |
3.1.1 PPP模式的利益相关人 | 第29页 |
3.1.2 PPP模式的融资结构 | 第29页 |
3.1.3 PPP模式的营运方式 | 第29-32页 |
3.1.4 PPP模式的实施流程 | 第32-33页 |
3.2 辽宁发展基础设施PPP模式的功效分析 | 第33-35页 |
3.2.1 区域内的虹吸扩张效应 | 第33-34页 |
3.2.2 区域间的虹吸扩张效应 | 第34-35页 |
4 辽宁基础设施PPP风险最优分配博弈模型 | 第35-40页 |
4.1 风险最优分配博弈模型建立 | 第35-36页 |
4.1.1 假设前提 | 第35-36页 |
4.1.2 博弈模型建立 | 第36页 |
4.2 帕累托最优的纳什均衡解 | 第36-39页 |
4.2.1 两参与主体的纳什均衡解 | 第36-38页 |
4.2.2 多参与主体的纳什均衡解 | 第38-39页 |
4.3 博弈风险分配模型在辽宁基础设施PPP融资模式的适用性分析 | 第39-40页 |
5 完善辽宁基础设施PPP融资模式的对策建议 | 第40-43页 |
5.1 合理区分项目属性,选择有效PPP操作模式 | 第40页 |
5.2 积极推行PPP模式,科学设计产权结构 | 第40-41页 |
5.3 建立科学监管机制,依法规制PPP项目 | 第41页 |
5.4 兼顾效率公平原则,确保PPP项目政策性与市场性 | 第41-42页 |
5.5 建立风险分配机制,实现PPP项目可持续发展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附表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