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轻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其他论文--生活论文

超声波辅助热风对流条件下城市生活污泥薄层动力学特性的实验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物理量符号表第9-12页
1 引言第12-20页
    1.1 背景意义第12-15页
    1.2 研究现状第15-18页
        1.2.1 热风对流干燥第15-16页
        1.2.2 超声波辅助干燥第16-17页
        1.2.3 添加剂及干污泥返混第17-18页
        1.2.4 研究现状小结第18页
    1.3 研究内容第18-20页
2 实验系统与理论模型第20-28页
    2.1 实验系统第20-24页
        2.1.1 实验样品第20页
        2.1.2 实验装置第20-21页
        2.1.3 实验工况第21-22页
        2.1.4 不确定度分析第22-23页
        2.1.5 可靠性验证第23-24页
    2.2 理论模型第24-28页
        2.2.1 动力学参数第24-26页
        2.2.2 差异显著性分析第26页
        2.2.3 薄层干燥模型第26-28页
3 超声波对污泥干燥特性的影响第28-40页
    3.1 超声波频率第28-29页
    3.2 超声波功率第29-37页
        3.2.1 水分比和干燥速率第29-31页
        3.2.2 有效湿分扩散系数和表观活化能第31-34页
        3.2.3 双因素方差分析第34-36页
        3.2.4 干燥模型第36-37页
    3.3 能耗分析第37-38页
    3.4 可视化分析第38页
    3.5 本章小结第38-40页
4 添加剂及干污泥返混对污泥干燥特性的影响第40-52页
    4.1 添加剂第40-46页
        4.1.1 水分比和干燥速率第40-42页
        4.1.2 有效湿分扩散系数和表观活化能第42-44页
        4.1.3 双因素方差分析第44-46页
        4.1.4 干燥模型第46页
    4.2 干污泥返混第46-49页
        4.2.1 水分比和干燥速率第46-48页
        4.2.2 有效湿分扩散系数和表观活化能第48-49页
        4.2.3 双因素方差分析第49页
        4.2.4 干燥模型第49页
    4.3 本章小结第49-52页
5 结论与展望第52-54页
    5.1 结论第52-53页
    5.2 展望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附录第58-74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4-76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大部件标准动车组铝合金车体结构轻量化研究
下一篇:互联网中事件检测与跟踪系统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