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M的农田气候自动观测系统的设计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 第10-11页 |
1.2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12页 |
1.3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第12-15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第2章 农田气候自动观测系统总体设计 | 第16-24页 |
2.1 设计原则和要素性能指标 | 第16-18页 |
2.1.1 观测系统的设计原则 | 第16页 |
2.1.2 观测系统的要素性能指标 | 第16-18页 |
2.2 观测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第18页 |
2.3 数据采集器处理器的选择 | 第18-20页 |
2.3.1 主采集器处理器的选择 | 第19页 |
2.3.2 分采集器处理器选择 | 第19-20页 |
2.4 数据采集器通信接口设计 | 第20页 |
2.5 传感器选型 | 第20-21页 |
2.6 数据采集器电源设计 | 第21-22页 |
2.7 数据采集器外接存储器设计 | 第22页 |
2.8 数据采集器和中心业务端通信方式 | 第22页 |
2.9 观测系统的软件设计方案 | 第22-23页 |
2.10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农田气候自动观测系统硬件设计 | 第24-38页 |
3.1 观测系统硬件整体结构设计 | 第24-25页 |
3.2 电源系统硬件设计 | 第25-27页 |
3.2.1 12V电源转换电路 | 第25页 |
3.2.2 5V电源转换电路 | 第25-26页 |
3.2.3 3.3V电源转换电路 | 第26-27页 |
3.3 ARM主采集器硬件设计 | 第27-32页 |
3.3.1 采集核心电路 | 第27-28页 |
3.3.2 气温采集电路 | 第28-30页 |
3.3.3 差分信号电压采集电路 | 第30-32页 |
3.4 STM32分采集器硬件设计 | 第32-34页 |
3.4.1 风要素采集电路 | 第32-33页 |
3.4.2 雨量采集电路 | 第33-34页 |
3.5 状态检测系统硬件设计 | 第34-36页 |
3.5.1 主板温度检测电路 | 第34-35页 |
3.5.2 系统状态检测电路 | 第35-36页 |
3.6 分采集器扩展接口电路设计 | 第36-37页 |
3.6.1 接口扩展电路 | 第36-37页 |
3.6.2 接口通信模式选择电路 | 第37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农田气候自动观测系统软件设计 | 第38-51页 |
4.1 观测系统软件结构设计 | 第38-39页 |
4.2 ARM主采集器软件设计 | 第39-43页 |
4.2.1 定时器线程 | 第40-41页 |
4.2.2 2s线程 | 第41页 |
4.2.3 1min线程 | 第41-42页 |
4.2.4 命令处理线程 | 第42页 |
4.2.5 数据发送线程 | 第42-43页 |
4.3 STM32分采集器软件设计 | 第43-44页 |
4.4 通信协议设计 | 第44-46页 |
4.4.1 主采集器和分采集器通信协议 | 第44-45页 |
4.4.2 主采集器和业务端软件通信协议 | 第45-46页 |
4.5 业务端软件设计 | 第46-50页 |
4.5.1 业务端软件工作区域 | 第46-49页 |
4.5.2 数据监视子窗口 | 第49页 |
4.5.3 命令发送子窗口 | 第49-5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系统测试 | 第51-56页 |
5.1 系统测试环境及设备 | 第51页 |
5.2 系统测试结果 | 第51-55页 |
5.2.1 采集器性能测试 | 第51-52页 |
5.2.2 气温采集测试 | 第52-53页 |
5.2.3 湿度采集测试 | 第53页 |
5.2.4 风速采集测试 | 第53-54页 |
5.2.5 风向采集测试 | 第54页 |
5.2.6 雨量采集测试 | 第54-5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