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湖泊取出物藻-草-泥基质化及其肥效和安全性评价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0页
    1.1 我国湖泊水体污染现状第12页
    1.2 蓝藻的资源化技术发展第12-16页
        1.2.1 提取有用物质第13-14页
        1.2.2 生物质能源第14-16页
    1.3 水草的资源化利用进展第16-19页
        1.3.1 制备有机肥料第16-17页
        1.3.2 生产饲料第17页
        1.3.3 食用或药用第17-18页
        1.3.4 能源燃料第18-19页
        1.3.5 其他用途第19页
    1.4 疏浚淤泥的资源化利用进展第19-22页
        1.4.1 土地利用第20-21页
        1.4.2 填方材料第21页
        1.4.3 建筑材料第21-22页
        1.4.4 污水处理材料第22页
    1.5 基质的研究进展第22-23页
    1.6 重金属的污染危害第23-24页
        1.6.1 重金属对土壤的危害第23页
        1.6.2 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第23-24页
    1.7 重金属污染评价第24-27页
        1.7.1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评价标准第24-25页
        1.7.2 蔬菜中重金属污染的评价标准第25页
        1.7.3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评价方法第25-26页
        1.7.4 蔬菜中重金属污染的评价方法第26-27页
    1.8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目的及意义第27-28页
        1.8.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7页
        1.8.2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7-28页
    1.9 主要技术路线第28-30页
第二章 藻-草-泥基质化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变化第30-44页
    2.1 前言第30页
    2.2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30-33页
        2.2.1 实验材料第30-31页
        2.2.2 实验设计及方法第31-33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3-43页
        2.3.1 藻-草-泥基质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第33-35页
        2.3.2 藻-草-泥基质化过程中水分的变化第35-36页
        2.3.3 藻-草-泥基质化过程中总氮(TN)含量的变化第36-38页
        2.3.4 藻-草-泥基质化过程中铵态氮(NH_4~+-N)含量的变化第38页
        2.3.5 藻-草-泥基质化过程中有机质含量的变化第38-39页
        2.3.6 藻-草-泥基质化过程中腐殖酸(HM)含量的变化第39-40页
        2.3.7 藻-草-泥基质化过程中总磷(TP)含量的变化第40-41页
        2.3.8 藻-草-泥基质化过程中C/N的变化第41-42页
        2.3.9 藻-草-泥基质化过程中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第42-43页
    2.4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三章 藻-草-泥基质的肥效研究第44-52页
    3.1 前言第44页
    3.2 实验材料及实验设计第44-46页
        3.2.1 实验材料第44-45页
        3.2.2 实验设计第45-46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6-50页
        3.3.1 施用藻-草-泥基质对青菜产量的影响第46-48页
        3.3.2 施用藻-草-泥基质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第48-49页
        3.3.3 施用藻-草-泥基质对土壤TN含量的影响第49-50页
    3.4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四章 藻-草-泥基质的安全性评价第52-60页
    4.1 前言第52页
    4.2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52-53页
        4.2.1 实验材料第52-53页
        4.2.2 数据测定方法第53页
    4.3 藻-草-泥有机肥的安全性评价第53-55页
    4.4 盆栽土中重金属污染评价第55-57页
        4.4.1 盆栽土壤pH的测定结果第55页
        4.4.2 盆栽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及污染状况分析第55-56页
        4.4.3 盆栽土壤中重金属污染评价第56-57页
    4.5 青菜重金属污染评价第57-59页
        4.5.1 青菜中重金属含量及污染状况分析第57-58页
        4.5.2 青菜中重金属污染评价第58-59页
    4.6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五章 建议及展望第60-62页
    5.1 建议第60页
    5.2 展望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环内酯类耐药性对猪链球菌适应性的影响
下一篇:SBR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降解硝基苯及反应器运行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