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施工论文--施工技术论文--建筑物保养、检修、拆毁论文--建筑物的维修、改建、翻新论文

水平掏土纠倾法在倾斜建筑物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绪论第8-22页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意义第8-9页
        1.1.1 选题来源第8页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8-9页
    1.2 建筑物纠倾技术国内外研究进展第9-11页
        1.2.1 建筑物纠倾技术国外研究进展第9-10页
        1.2.2 建筑物纠倾技术国内研究进展第10-11页
    1.3 存在的问题第11页
    1.4 建筑物纠倾技术的发展第11-20页
        1.4.1 建筑物倾斜主要原因第11-14页
        1.4.2 纠倾合格标准第14-15页
        1.4.3 倾斜建筑物常用纠倾方法及其技术特点第15-20页
    1.5 本课题研究内容第20-22页
2 掏土纠倾法第22-26页
    2.1 掏土纠倾法概念第22页
    2.2 常用的掏土纠倾法第22-25页
        2.2.1 水平掏土纠倾法第22-23页
        2.2.2 倾斜掏土纠倾法第23-24页
        2.2.3 垂直掏土纠倾法第24-25页
    2.3 小结第25-26页
3 水平掏土纠倾法的理论分析第26-36页
    3.1 水平掏土孔的弹塑性变形分析第26-29页
        3.1.1 土体中水平掏土孔成孔过程分析第26-27页
        3.1.2 圆筒形孔的扩张问题的基本方程第27-28页
        3.1.3 圆筒形孔的扩张问题弹性变形阶段解第28页
        3.1.4 Coulomb材料圆筒形孔扩张问题弹塑性解第28-29页
    3.2 土孔周围土体塑性区的确定第29-31页
        3.2.1 掏土孔周围土体不出现塑性破坏区第29页
        3.2.2 对Tresca材料和Mohr-Coulomb材料掏土孔周围土体出现塑性破坏区第29-31页
    3.3 水平掏土引起地基附加沉降的计算第31-33页
        3.3.1 地基附加沉降的组成第31页
        3.3.2 水平掏土成孔条件下地基附加沉降的计算第31-33页
    3.4 掏土量的计算第33-35页
    3.5 小结第35-36页
4 案例分析第36-49页
    4.1 工程案例第36-41页
        4.1.1 工程概况第36页
        4.1.2 工程地质条件第36-37页
        4.1.3 办公楼沉降倾斜情况及原因分析第37-41页
    4.2 理论计算结果第41-43页
        4.2.1 地基土层应力分析第41-42页
        4.2.2 地基沉降计算第42页
        4.2.3 掏土量计算第42-43页
    4.3 办公楼的纠倾加固方案设计第43-48页
        4.3.1 办公楼的地基加固方案第43-47页
        4.3.2 办公楼的纠倾方案第47-48页
        4.3.3 纠倾效果分析第48页
    4.4 小结第48-49页
5 工程案例与FLAC-3D数值模拟分析第49-65页
    5.1 FLAC-3D数值模型的建立第49-50页
        5.1.1 土体模型材料的主要参数第49页
        5.1.2 基本假定第49-50页
        5.1.3 计算区域第50页
        5.1.4 边界条件第50页
        5.1.5 荷载条件第50页
        5.1.6 数值计算步骤第50页
    5.2 FLAC-3D数值模型与纠倾对比分析第50-53页
        5.2.1 办公楼纠倾分析第50-53页
    5.3 水平掏土纠倾影响因素分析第53-54页
        5.3.1 正交分析法第53-54页
    5.4 孔间距s对纠倾效果的影响分析第54-56页
        5.4.1 应力分析第54-55页
        5.4.2 沉降量分析第55页
        5.4.3 弹塑性区分布图和应力云图第55-56页
    5.5 掏土孔半径r对纠倾效果的影响分析第56-59页
        5.5.1 应力分析第57页
        5.5.2 沉降量分析第57-58页
        5.5.3 弹塑性区分布图和应力云图第58-59页
    5.6 掏土孔长度L对纠倾效果的影响分析第59-62页
        5.6.1 应力分析第59-60页
        5.6.2 沉降量分析第60页
        5.6.3 弹塑性区分布图和应力云图第60-62页
    5.7 掏土孔孔距基底高度h对纠倾效果的影响分析第62-64页
        5.7.1 应力分析第62页
        5.7.2 沉降量分析第62-63页
        5.7.3 弹塑性区分布图和应力云图第63-64页
    5.8 小结第64-65页
6 结论及展望第65-67页
    6.1 结论第65-66页
    6.2 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致谢第70-71页
研究生期间成果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路荷载作用下斜板桥的动力响应
下一篇:膨胀土路堑高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支护参数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