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结构与企业创新--基于不完全契约视角的研究
致谢 | 第5-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导论 | 第18-2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8-20页 |
1.2 研究方法与数据 | 第20-21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2.2 数据来源 | 第20-21页 |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21-24页 |
1.4 研究主要创新点 | 第24-25页 |
2 银行业结构与企业创新文献综述 | 第25-46页 |
2.1 不完全信息与企业创新 | 第25-31页 |
2.1.1 信息不对称与创新信贷约束 | 第25-27页 |
2.1.2 完全信息与不完全契约理论 | 第27-28页 |
2.1.3 不完全债务契约与控制权转移 | 第28-30页 |
2.1.4 债权融资对企业创新影响研究 | 第30-31页 |
2.2 金融发展与企业创新的研究 | 第31-36页 |
2.2.1 企业创新的融资约束研究 | 第31-33页 |
2.2.2 金融发展影响企业创新机理 | 第33-34页 |
2.2.3 金融结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 第34-36页 |
2.3 银行业结构变迁与测算 | 第36-40页 |
2.3.1 中国银行业结构变迁 | 第37页 |
2.3.2 银行业产权结构测算 | 第37-39页 |
2.3.3 银行业市场结构测算 | 第39-40页 |
2.4 银行业结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 第40-44页 |
2.4.1 银行信息与企业创新 | 第40-42页 |
2.4.2 市场结构与企业创新 | 第42-43页 |
2.4.3 产权结构与企业创新 | 第43-44页 |
2.5 小结 | 第44-46页 |
3 银行业结构与企业创新的理论研究 | 第46-66页 |
3.1 不完全契约视角下的银企博弈 | 第46-50页 |
3.1.1 完全契约与不完全契约 | 第46-47页 |
3.1.2 不完全契约与“敲竹杠” | 第47-49页 |
3.1.3 银行债权融资与公司治理 | 第49-50页 |
3.2 银行业市场结构与企业创新的理论模型 | 第50-59页 |
3.2.1 市场结构与企业创新倾向 | 第50-54页 |
3.2.2 银行信息租金和“敲竹杠” | 第54-58页 |
3.2.3 结论 | 第58-59页 |
3.3 银行业产权结构与企业创新理论模型 | 第59-64页 |
3.3.1 企业信贷隐性担保与“敲竹杠” | 第60-62页 |
3.3.2 企业创新隐性担保与“敲竹杠” | 第62-63页 |
3.3.3 结论 | 第63-64页 |
3.4 小结 | 第64-66页 |
4 银行业结构测算与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66-82页 |
4.1 银行业结构测算方法 | 第66-68页 |
4.1.1 结构法:集中度指数与产权结构 | 第66-67页 |
4.1.2 非结构法:H指数与市场竞争度 | 第67-68页 |
4.2 模型设定与数据描述 | 第68-71页 |
4.2.1 PR理论模型和H指数 | 第68-70页 |
4.2.2 PR实证模型的设定 | 第70页 |
4.2.3 数据描述和样本选取 | 第70-71页 |
4.3 地区银行业市场结构和产权结构测算 | 第71-76页 |
4.3.1 地区银行业市场结构测算 | 第72-74页 |
4.3.2 地区银行业产权结构测算 | 第74-76页 |
4.4 地区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76-80页 |
4.4.1 市场竞争度与利率市场化 | 第76-78页 |
4.4.2 市场竞争度与集中度 | 第78-80页 |
4.5 小结 | 第80-82页 |
5 银行业市场结构对企业创新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82-104页 |
5.1 银行业竞争与企业信贷的假说 | 第82-85页 |
5.1.1 完全契约与市场力量假说 | 第82-84页 |
5.1.2 不完全契约与信息假说 | 第84-85页 |
5.2 模型和数据样本选取 | 第85-88页 |
5.2.1 模型设定与变量定义 | 第85-87页 |
5.2.2 数据来源和样本选取 | 第87-88页 |
5.3 不同竞争度市场的实证检验结果 | 第88-101页 |
5.3.1 描述性统计 | 第88-91页 |
5.3.2 不同竞争度市场实证检验结果 | 第91-94页 |
5.3.3 低竞争度市场实证检验结果 | 第94-97页 |
5.3.4 高竞争度市场实证检验结果 | 第97-101页 |
5.4 小结 | 第101-104页 |
6 银行业产权结构对企业创新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104-124页 |
6.1 中国银行业产权改革 | 第104-106页 |
6.1.1 专业银行定位的发展阶段 | 第104-105页 |
6.1.2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阶段 | 第105页 |
6.1.3 大银行股份制改革阶段 | 第105-106页 |
6.1.4 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阶段 | 第106页 |
6.2 模型设计和研究假说 | 第106-111页 |
6.2.1 银行业国有产权理论 | 第106-108页 |
6.2.2 实证研究假说的提出 | 第108-110页 |
6.2.3 模型设计和实证方法 | 第110-111页 |
6.3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 第111-121页 |
6.3.1 产权结构对一般性企业创新投资影响 | 第111-113页 |
6.3.2 产权结构对异质性企业创新投资影响 | 第113-116页 |
6.3.3 产权结构对不同产权企业创新投资影响 | 第116-121页 |
6.4 小结 | 第121-124页 |
7 结论与启示 | 第124-128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124-125页 |
7.2 政策启示 | 第125-126页 |
7.3 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126-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50页 |
附录 | 第150-154页 |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