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4-2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页 |
1.2 钾盐资源现状 | 第14-17页 |
1.3 含钾矿物提钾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1.3.1 熔盐离子交换法 | 第17-18页 |
1.3.2 高温烧结法 | 第18页 |
1.3.3 微生物法 | 第18-19页 |
1.3.4 压热法 | 第19页 |
1.3.5 酸分解法 | 第19-20页 |
1.4 超声波对化学过程的影响 | 第20-25页 |
1.4.1 超声化学的发展 | 第20-21页 |
1.4.2 超声化学的作用机理 | 第21-22页 |
1.4.3 超声化学的应用研究 | 第22-25页 |
1.5 课题的研究意义及目的 | 第25页 |
1.6 课题的研究思路及方案 | 第25-28页 |
第2章 分析方法 | 第28-34页 |
2.1 溶液中钾浓度的测定 | 第28-32页 |
2.1.1 实验原理 | 第28-29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29-30页 |
2.1.3 实验方法 | 第30-31页 |
2.1.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31-32页 |
2.2 表征方法 | 第32-34页 |
2.2.1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32-33页 |
2.2.2 扫描电镜SEM分析 | 第33-34页 |
第3章 超声波对钾长石酸浸过程的强化作用 | 第34-42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4-36页 |
3.2.1 实验原料 | 第34-35页 |
3.2.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5页 |
3.2.3 实验方法 | 第35-36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6-41页 |
3.3.1 有无超声波作用对钾浸出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2 反应温度对钾浸出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3.3.3 液固比对钾浸出率的影响 | 第39页 |
3.3.4 原料比对钾浸出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5 硫酸浓度对钾浸出率的影响 | 第40-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钾长石酸浸动力学模型 | 第42-54页 |
4.1 引言 | 第42页 |
4.2 硫酸分解钾长石反应过程及机理 | 第42-46页 |
4.2.1 固体残渣SEM和XRD分析 | 第42-45页 |
4.2.2 钾长石酸浸提钾机理 | 第45页 |
4.2.3 钾长石酸浸过程分析 | 第45-46页 |
4.3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46-47页 |
4.4 模型的拟合及表观活化能的计算 | 第47-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超声波对磷钾伴生矿酸浸过程的强化作用 | 第54-74页 |
5.1 引言 | 第54-55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55-56页 |
5.2.1 实验原料 | 第55页 |
5.2.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55页 |
5.2.3 实验方法与流程 | 第55-56页 |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6-66页 |
5.3.1 有无超声波作用下不同温度对钾浸出率影响 | 第56-58页 |
5.3.2 有无超声波作用不同硫酸浓度对钾浸出率影响 | 第58-59页 |
5.3.3 超声波功率对钾浸出率的影响 | 第59-60页 |
5.3.4 反应温度对钾浸出率的影响 | 第60-61页 |
5.3.5 液固比对钾浸出率的影响 | 第61-62页 |
5.3.6 原料比对钾浸出率的影响 | 第62页 |
5.3.7 硫酸浓度对钾浸出率的影响 | 第62-64页 |
5.3.8 反应前后矿渣分析 | 第64-66页 |
5.4 磷钾伴生矿硫酸酸浸动力学模型 | 第66-71页 |
5.4.1 反应过程及机理 | 第66-67页 |
5.4.2 动力学模型 | 第67-68页 |
5.4.3 实验数据的拟合及验证 | 第68-71页 |
5.5 钾长石和磷钾伴生矿动力学过程对比分析 | 第71-7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4-76页 |
6.1 结论 | 第74-75页 |
6.2 建议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4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