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与发展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1、引言 | 第7-14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7-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8-12页 |
1.2.1 国内农业合作社研究 | 第8-9页 |
1.2.2 国内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的研究 | 第9-10页 |
1.2.3 国内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的研究 | 第10-11页 |
1.2.4 国外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研究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和框架 | 第12-13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2-13页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3-14页 |
1.4.1 创新 | 第13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3-14页 |
2、相关概念界定以及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4页 |
2.1.1 农民专业合作社 | 第14页 |
2.1.2 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 | 第14页 |
2.1.3 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考评 | 第14页 |
2.2 基础理论 | 第14-17页 |
2.2.1 合作社理论 | 第14-16页 |
2.2.2 现代组织原理 | 第16页 |
2.2.3 交易成本理论 | 第16页 |
2.2.4 系统科学理论 | 第16-17页 |
2.2.5 企业绩效评价理论 | 第17页 |
3、岚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 第17-27页 |
3.1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17-18页 |
3.1.1 科学性原则 | 第17页 |
3.1.2 重要性原则 | 第17-18页 |
3.1.3 相对独立原则 | 第18页 |
3.1.4 便于操作原则 | 第18页 |
3.2 岚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18-21页 |
3.2.1 经济绩效 | 第18-19页 |
3.2.2 社会绩效 | 第19页 |
3.2.3 组织绩效 | 第19-21页 |
3.3 分层次构造判断矩阵并赋值 | 第21-22页 |
3.4 绩效指标权重的设定 | 第22-2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7页 |
4、岚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实证分析 | 第27-35页 |
4.1 岚县总体发展情况 | 第27-29页 |
4.1.1 岚县农业的发展情况 | 第27-28页 |
4.1.2 岚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总体的发展情况 | 第28-29页 |
4.2 绩效指标的量化评分细则 | 第29-30页 |
4.3 农民专业合作社综合评分等级划分 | 第30-31页 |
4.4 岚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结果 | 第31-33页 |
4.5 典型合作社历年绩效分析 | 第33-3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35页 |
5、岚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不高的原因分析 | 第35-38页 |
5.1 规模小,成员少 | 第35页 |
5.2 经济弱,效益低 | 第35-36页 |
5.3 资金少,融资难 | 第36页 |
5.4 适应力差,应变力弱 | 第36页 |
5.5 带动力不足 | 第36-37页 |
5.6 区域有限阻发展 | 第37页 |
5.7 制度缺乏无保障 | 第37页 |
5.8 利益激励机制不明晰 | 第37-38页 |
5.9 相关部门支持力度不够 | 第38页 |
6、发展对策建议 | 第38-43页 |
6.1 采取多种合作方式,扩大规模,提升经营绩效 | 第38-39页 |
6.2 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引领带动,提高社会绩效 | 第39-40页 |
6.3 实行内外管理机制,强化监督,提升组织绩效 | 第40-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附录 | 第47-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