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陌生化理论概述 | 第11-15页 |
(一) 陌生化(остранение)理论发展过程 | 第11-12页 |
(二) 陌生化理论主要特征 | 第12-15页 |
1、陌生化与文学性 | 第12-13页 |
2、陌生化与可感受性 | 第13页 |
3、陌生化与变形、阻滞 | 第13-15页 |
二、小说主题的陌生化 | 第15-22页 |
(一) 非战争化的革命主题 | 第15-17页 |
(二) 非英雄化的战争主题 | 第17-19页 |
(三) 根植革命精神的反思主题 | 第19-22页 |
三、小说结构的陌生化 | 第22-25页 |
(一) 双重叙事结构 | 第22-23页 |
(二) 情节结构的跳跃性 | 第23-25页 |
四、小说写作手法的陌生化 | 第25-38页 |
(一) 寓情于景 | 第25-27页 |
(二) 诗化的意象 | 第27-34页 |
1、烛光——爱/希望 | 第28-30页 |
2、暴风雪——革命/灾难 | 第30-32页 |
3、狼群——自由/危险 | 第32-34页 |
(三) 思辨色彩的对话语言 | 第34-38页 |
结语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