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4页 |
第二章 海绵城市的概念 | 第14-22页 |
2.1 海绵城市的背景 | 第14-16页 |
2.1.1 政策背景 | 第14-15页 |
2.1.2 建设背景 | 第15-16页 |
2.2 海绵城市的本质 | 第16页 |
2.3 海绵城市的目标 | 第16-17页 |
2.4 建设海绵城市的途径 | 第17页 |
2.5 海绵城市的设施 | 第17-20页 |
2.5.1 透水铺装 | 第18页 |
2.5.2 下沉式绿地 | 第18-19页 |
2.5.3 植草沟 | 第19页 |
2.5.4 雨水桶 | 第19-20页 |
2.6 国外海绵城市建设探索 | 第20-22页 |
2.6.1 美国的低影响开发(LID) | 第20页 |
2.6.2 英国的可持续发展排水系统(SUDS) | 第20页 |
2.6.3 澳大利亚的水敏感性城市设计(WSUD) | 第20页 |
2.6.4 日本城市泄洪系统和雨水地下储存系统 | 第20-22页 |
第三章 佛慧山山体公园海绵城市规划方案 | 第22-68页 |
3.1 现状概况 | 第22-28页 |
3.2 存在的问题及建设对策 | 第28-36页 |
3.2.1 区位 | 第28页 |
3.2.2 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8-30页 |
3.2.3 建设对策 | 第30-36页 |
3.3 海绵城市规划改造方案 | 第36-68页 |
3.3.1 规划原则及思路 | 第36页 |
3.3.2 总雨水控制量目标 | 第36-38页 |
3.3.3 总体设计 | 第38-47页 |
3.3.4 各分区详细设计 | 第47-66页 |
3.3.5 投资估算 | 第66-68页 |
第四章 海绵城市今后的展望与发展 | 第68-71页 |
4.1 引入弹性城市设计理念 | 第68页 |
4.2 海绵城市(社区)结合水景观再造 | 第68页 |
4.3 引入碳排放测算 | 第68-69页 |
4.4 分区测评、以奖代补、奖优罚劣 | 第69-70页 |
4.5 海绵城市建设智慧化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