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2页 |
1.1 引言 | 第14页 |
1.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工作原理 | 第14-19页 |
1.2.1 有机材料电致发光现象及其发光机理 | 第14-15页 |
1.2.2 OLED器件结构 | 第15-17页 |
1.2.3 OLED器件工作原理 | 第17-18页 |
1.2.4 OLED器件的性能参数 | 第18-19页 |
1.2.4.1 启亮电压 | 第18页 |
1.2.4.2 发光亮度 | 第18页 |
1.2.4.3 发光效率 | 第18页 |
1.2.4.4 发光色度和发光光谱 | 第18-19页 |
1.2.4.5 寿命 | 第19页 |
1.3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分类 | 第19-30页 |
1.3.1 阳极材料 | 第20页 |
1.3.2 阴极材料 | 第20页 |
1.3.3 空穴注入层材料(HIL) | 第20-21页 |
1.3.4 空穴传输层材料(HTL) | 第21页 |
1.3.5 电子传输层材料(ETL) | 第21-23页 |
1.3.6 发光层材料(EML) | 第23-30页 |
1.3.6.1 小分子材料 | 第23页 |
1.3.6.2 共轭聚合物 | 第23-24页 |
1.3.6.3 共轭树状聚合物材料 | 第24页 |
1.3.6.4 红色发光材料 | 第24-26页 |
1.3.6.5 蓝色发光材料 | 第26-28页 |
1.3.6.6 绿色发光材料 | 第28-29页 |
1.3.6.7 白色发光材料 | 第29-30页 |
1.4 OLEDs应用及其前景 | 第30-31页 |
1.5 本论文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第二章 含三苯胺、咔唑环共轭化合物的合成 | 第32-46页 |
2.1 反应设计 | 第32-33页 |
2.1.1 含三苯胺共轭化合物的合成 | 第32页 |
2.1.2 含咔唑环共轭化合物的合成 | 第32-33页 |
2.2 主要试剂 | 第33-34页 |
2.3 主要仪器 | 第34-35页 |
2.4 实验步骤及其结果讨论 | 第35-43页 |
2.4.1 试剂的纯化 | 第35页 |
2.4.1.1 无水乙醇 | 第35页 |
2.4.1.2 N,N-二甲基甲酰胺 | 第35页 |
2.4.2 相关Wittig试剂的制备 | 第35-36页 |
2.4.2.1 氯苄基三苯基膦(1a)的合成 | 第35页 |
2.4.2.2 对甲基氯化苄三苯基膦盐(1b)的制备 | 第35页 |
2.4.2.3 1,4-二氯苄三苯基膦盐(1c)的合成 | 第35页 |
2.4.2.4 α-氯化萘基三苯基膦盐(1d)的制备 | 第35-36页 |
2.4.3 中间体及其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 第36-43页 |
2.4.3.1 4,4'-二醛基三苯胺(2)的合成 | 第36页 |
2.4.3.2 4,4'-二(反-α萘乙烯基)三苯胺(3)的合成 | 第36-37页 |
2.4.3.3 4-醛基-4',4"-二(反-α萘乙烯基)三苯胺(4)的制备 | 第37页 |
2.4.3.4 4,4'-二(反-萘乙烯基)-4"-(反-对甲基苯乙烯基)三苯胺(5a)的制备 | 第37-38页 |
2.4.3.5 4,4'-二(反-萘乙烯基)-4"-(反-苯乙烯基)(5b)三苯胺的制备 | 第38-39页 |
2.4.3.6 4,4'-二碘代联苯(6)的合成 | 第39页 |
2.4.3.7 4,4'-二咔唑基联苯(7)的制备 | 第39页 |
2.4.3.8 2,6-二咔唑基吡啶(8)的制备 | 第39-40页 |
2.4.3.9 3-醛基-4,4'-二咔唑基联苯(9)的合成 | 第40页 |
2.4.3.10 3-醛基-2,6-二咔唑基吡啶(12)的合成 | 第40-41页 |
2.4.3.11 对苯二-[3-(乙烯基)-4,4'-二咔唑基联苯](13)的制备 | 第41-42页 |
2.4.3.12 对苯二-[3-乙烯基-2,6-二咔唑基吡啶](14)的制备 | 第42页 |
2.4.3.13 1-(4,4'-二咔唑基)联苯基-2,2-二氰基乙烯(15)的制备 | 第42-43页 |
2.4.3.14 11 1-(2,6-二咔唑基)联苯基-2,2-二氰基乙烯(16)的制备 | 第43页 |
2.5 结果与讨论 | 第43-46页 |
2.5.1 3-醛基-2,6-二咔唑基吡啶(12)的合成实验条件优化 | 第43-44页 |
2.5.1.1 反应配比 | 第44页 |
2.5.1.2 反应时间 | 第44页 |
2.5.1.3 反应温度 | 第44页 |
2.5.1.4 结论 | 第44页 |
2.5.2 对苯二-[3-(乙烯基)-4,4'-二咔唑基联苯](13)的合成实验条件优化 | 第44-46页 |
2.5.2.1 反应配比 | 第45页 |
2.5.2.2 反应时间 | 第45页 |
2.5.2.3 反应温度 | 第45页 |
2.5.2.4 结论 | 第45-46页 |
第三章 三苯胺、咔唑环共轭化合物的光学性能研究 | 第46-52页 |
3.1 物质光学性能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4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6-52页 |
3.2.1 实验仪器 | 第46页 |
3.2.2 主要试剂 | 第46页 |
3.2.3 实验步骤 | 第46页 |
3.2.4 结果与讨论 | 第46-52页 |
3.2.4.1 紫外吸收光谱 | 第46-48页 |
3.2.4.2 荧光发射光谱 | 第48-52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4.1 结论 | 第52页 |
4.2 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2页 |
附录 | 第62-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80-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