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5页 |
1 前言 | 第15-21页 |
·选题依据 | 第15-16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8页 |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18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8-21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8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8-21页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1-24页 |
·研究对象 | 第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文献资料法 | 第21页 |
·问卷调查法 | 第21-23页 |
·专家访谈法 | 第23页 |
·数理统计法 | 第23页 |
·逻辑分析法 | 第23-2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4-44页 |
·长治市高中田径教学的开展现状 | 第24页 |
·长治市高中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 | 第24-27页 |
·体育教师的性别、年龄分布情况 | 第24-25页 |
·体育教师的学历情况 | 第25页 |
·体育教师的职称情况 | 第25-26页 |
·体育教师的工作课时量 | 第26页 |
·体育教师对田径课价值的认知情况及重视程度 | 第26-27页 |
·长治市高中体育教学大纲执行情况 | 第27页 |
·针对长治市高中田径课教学过程的调查与分析 | 第27-40页 |
·针对长治市田径课教学目标的调查分析 | 第28-29页 |
·针对田径课教学内容的调查分析 | 第29-34页 |
·针对田径课教学方法的调查分析 | 第34-37页 |
·针对田径课教学组织形式的调查分析 | 第37页 |
·针对田径课教学评价的调查分析 | 第37-40页 |
·学生对田径课价值的认知情况及主动参与田径运动情况的调查分析 | 第40-42页 |
·学生对田径课教学的认知情况分析 | 第40-42页 |
·学生课外主动参与田径运动情况 | 第42页 |
·长治市高中田径场地、器材设施情况 | 第42-44页 |
4 长治市高中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44-47页 |
·长治市高中体育教师性别结构分布不尽合理 | 第44页 |
·长治市高中体育教师的学历层次较高,但教师职称不高,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 第44页 |
·长治市高中田径教学内容设置不尽合理,开设的田径运动项目较少 | 第44-45页 |
·长治市高中田径教学的模式与方法较为简单 | 第45页 |
·长治市高中田径学习评价方法较为单一,评价内容大都是教师自己规定,学生没有选择权 | 第45页 |
·长治市高中学生对田径教学的喜爱程度不高,课外参与田径项目活动的主动性不高 | 第45-46页 |
·长治市高中田径场地、器材设施没有达到国家对《中学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的要求 | 第46-47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47-51页 |
·结论 | 第47页 |
·建议 | 第47-51页 |
·转变观念,提高重视程度 | 第47-48页 |
·缩小男女体育教师比例差距,增加女体育教师的数量 | 第48页 |
·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田径教学水平 | 第48页 |
·改变教学内容的竞技性,突出健康性;改变教学内容以结合学校实际和教师的专业特长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 第48页 |
·加强目的教育,优化和丰富体育教学中所选田径运动项目 | 第48页 |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 第48-49页 |
·进一步改进教学评价策略 | 第49页 |
·全面实现田径教学目标 | 第49页 |
·创新教学模式 | 第49-50页 |
·增加对田径场地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教学环境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 | 第54-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62-63页 |
承诺书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