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绪论 | 第10-19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 ·实践意义 | 第12页 |
| ·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 ·研究现状评析 | 第15-16页 |
| ·研究方案 | 第16-18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 ·生态文明的内涵 | 第18页 |
|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 | 第18-19页 |
| 2.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化思想概述 | 第19-27页 |
|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化思想的产生 | 第19-22页 |
|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化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 第20页 |
|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化思想的来源 | 第20-22页 |
|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化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2-27页 |
| ·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 第22-25页 |
|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主要出路是对社会制度进行变革 | 第25-26页 |
|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 第26-27页 |
| 3.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现状分析 | 第27-34页 |
|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 | 第27-30页 |
| ·意识方向上推进可持续发展路径 | 第27-28页 |
| ·制度层面上完善法律政策路径 | 第28-29页 |
| ·科技指导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路径 | 第29-30页 |
|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路径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第30-34页 |
| ·意识方面 | 第30-32页 |
| ·制度方面 | 第32-33页 |
| ·科技方面 | 第33-34页 |
| 4.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化思想视角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的选择 | 第34-43页 |
| ·生态文明意识导向路径 | 第34-37页 |
| ·对生态文明理念进行宣传 | 第34-35页 |
| ·强化生态文明教育 | 第35-36页 |
| ·加强生态文明实践活动的实施 | 第36-37页 |
| ·由可持续发展向生态现代化的转变 | 第37页 |
| ·生态文明制度创新路径 | 第37-41页 |
| ·完善政府环境管理相关政策 | 第37-39页 |
| ·贯彻解决人口问题的相关政策 | 第39-40页 |
| ·制定综合性的环境管理体制立法 | 第40-41页 |
| ·完善相关环境法律法规 | 第41页 |
| ·生态文明科学技术路径 | 第41-43页 |
| ·优化区域开发布局 | 第41-42页 |
| ·完善循环经济技术体系 | 第42页 |
| ·完善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体系 | 第42-43页 |
| 5. 结语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