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31页 |
| ·马鹿的演化与种系发生研究进展 | 第9-14页 |
| ·马鹿的形态学分类 | 第9-11页 |
| ·遗传方法对马鹿的系统分化研究 | 第11-13页 |
| ·今后马鹿分类的研究方向 | 第13-14页 |
| ·野生动物粪便研究进展 | 第14-23页 |
| ·序言 | 第14-15页 |
| ·食性分析 | 第15-17页 |
| ·食物残渣观察法 | 第15页 |
| ·同位素分析法 | 第15-16页 |
| ·植物表皮的烷类蜡质分析法 | 第16页 |
| ·近红外反射光谱法 | 第16页 |
| ·DNA条形码技术 | 第16-17页 |
| ·寄生虫研究 | 第17-18页 |
| ·种群数量研究 | 第18-20页 |
| ·粪堆计数法 | 第18页 |
| ·非损伤标记重捕法 | 第18-20页 |
| ·家域研究 | 第20-21页 |
| ·群体遗传学研究 | 第21-22页 |
| ·粪便研究现状总结 | 第22-23页 |
| ·参考文献 | 第23-31页 |
| 第二章 三种方法对天山马鹿喀拉乌成山种群数量的比较 | 第31-42页 |
| ·序言 | 第31页 |
| ·研究地区概况 | 第3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1-35页 |
| ·样线法 | 第31-32页 |
| ·粪便样品采集 | 第32页 |
| ·基于非损伤性标志重捕法统计种群数量 | 第32-33页 |
| ·提取粪便样品DNA | 第32-33页 |
| ·马鹿个体识别与非损伤性标记重捕 | 第33-34页 |
| ·粪堆计数法推算动物的绝对丰富度 | 第34-35页 |
| ·结果 | 第35-38页 |
| ·样线法统计种群数量 | 第35-37页 |
| ·基于非损伤性标志重捕法统计种群数量 | 第37-38页 |
| ·粪堆计数法统计种群数量 | 第38页 |
| ·讨论 | 第38-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 第三章 公路对天山马鹿种内遗传分化的影响 | 第42-55页 |
| ·序言 | 第42-4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3-47页 |
| ·研究地点交通情况 | 第43页 |
| ·样品收集与DNA提取 | 第43-45页 |
| ·微卫星扩增与个体识别 | 第45-46页 |
| ·个体识别 | 第46页 |
| ·通过SRY基因进行性别鉴定 | 第46页 |
| ·数据分析 | 第46-47页 |
| ·结果 | 第47-50页 |
| ·马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 第47-50页 |
| ·讨论 | 第50-52页 |
| ·建议与展望 | 第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 第四章 非损伤技术对马鹿种群性别比与冬季家域的研究 | 第55-68页 |
| ·序言 | 第55页 |
| ·地理情况介绍 | 第55-5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6-59页 |
| ·粪便样品收集与DNA提取 | 第56-57页 |
| ·微卫星扩增与马鹿个体识别 | 第57-58页 |
| ·微卫星扩增 | 第57页 |
| ·马鹿个体识别 | 第57-58页 |
| ·性别鉴定 | 第58-59页 |
| ·通过粪便形态 | 第58页 |
| ·通过SRY基因 | 第58-59页 |
| ·个体家域计算 | 第59页 |
| ·结果 | 第59-62页 |
| ·个体识别 | 第59页 |
| ·性别鉴定 | 第59-61页 |
| ·通过PCR结果判定马鹿性别 | 第59-60页 |
| ·利用粪便形态判定马鹿性别 | 第60-61页 |
| ·家域面积 | 第61-62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62-66页 |
| ·天山马鹿东天山森林种群的性别比 | 第62-63页 |
| ·家域面积 | 第63-66页 |
| ·结论 | 第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 第五章 中国境内东、西天山采样点之间的马鹿种群的遗传差异 | 第68-96页 |
| ·序言 | 第68-6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69-78页 |
| ·样品收集与DNA提取 | 第69-71页 |
| ·微卫星扩增与个体识别 | 第71-72页 |
| ·线粒体测序 | 第72页 |
| ·控制区(Control region) | 第72页 |
| ·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 | 第72页 |
| ·数据分析 | 第72-78页 |
| ·结果 | 第78-87页 |
| ·遗传分化 | 第78-82页 |
| ·系统地理模式 | 第82-87页 |
| ·AMOVA分析 | 第87页 |
| ·系统发生分析 | 第87页 |
| ·讨论 | 第87-92页 |
| ·天山马鹿的遗传特征 | 第87-88页 |
| ·天山马鹿遗传分化 | 第88-92页 |
| ·结论 | 第92-93页 |
| ·参考文献 | 第93-96页 |
| 附录 1:本研究获得的控制区序列 | 第96-108页 |
| 附录 2:本研究获得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 | 第108-118页 |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118-119页 |
| 致谢 | 第119-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