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导论 | 第9-13页 |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9页 |
·选题的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本文的写作思路和框架结构 | 第10-13页 |
·写作思路 | 第10-11页 |
·框架结构 | 第11-13页 |
2 国内外储蓄投资转化效率理论 | 第13-23页 |
·国外储蓄投资转化的研究 | 第13-16页 |
·古典经济学中的储蓄投资理论 | 第13页 |
·凯恩斯经济学中的储蓄投资理论 | 第13页 |
·新古典主义的储蓄投资转化理论 | 第13-14页 |
·经济增长理论中的储蓄投资理论 | 第14页 |
·金融深化理论中的储蓄投资转化 | 第14-15页 |
·储蓄投资理论的最新发展 | 第15-16页 |
·国内储蓄投资转化的研究 | 第16-18页 |
·对储蓄投资转化效率的研究 | 第16-17页 |
·对储蓄投资转化机制的研究 | 第17-18页 |
·对储蓄与投资相关性的研究 | 第18页 |
·本文主要概念的界定 | 第18-23页 |
·储蓄的界定 | 第18-19页 |
·投资的界定 | 第19页 |
·储蓄-投资转化效率的界定 | 第19-21页 |
·储蓄投资缺口 | 第21-23页 |
3 重庆市储蓄投资转化效率现状 | 第23-33页 |
·重庆市储蓄现状分析 | 第23-25页 |
·重庆市储蓄的总量情况 | 第23-24页 |
·重庆市储蓄率的变化情况 | 第24-25页 |
·重庆市投资现状分析 | 第25-28页 |
·社会融资规模的概念 | 第25-26页 |
·重庆市投资的总量情况 | 第26-27页 |
·重庆市投资率的变化情况 | 第27-28页 |
·重庆市储蓄缺口和储蓄投资转化率 | 第28-29页 |
·投资低效率的格局反作用于储蓄投资转化效率 | 第29-31页 |
小结 | 第31-33页 |
4 重庆市储蓄投资转化效率低下的金融体制原因分析 | 第33-49页 |
·重庆市金融中介的信贷配置效率低下 | 第33-37页 |
·金融机构存贷差 | 第34-36页 |
·金融交易成本 | 第36-37页 |
·重庆市资本市场上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渠道和工具较为单一 | 第37-40页 |
·重庆市债券市场发行总量规模不大 | 第37-38页 |
·债券市场发行的明细情况 | 第38-40页 |
·重庆市直接融资比重小,效率低 | 第40-42页 |
·重庆市证券市场发展水平低 | 第42-43页 |
·金融企业与非金融企业还不是合格的市场主体 | 第43-44页 |
·非国有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水平低 | 第44-46页 |
·非国有银行发展水平低 | 第45页 |
·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水平低 | 第45-46页 |
·利率市场化水平低 | 第46-49页 |
5 提高重庆市储蓄投资转化效率的方向建议 | 第49-57页 |
·继续深化国有金融企业改革,大力发展非国有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 第49-52页 |
·深化国有金融企业改革 | 第49-50页 |
·大力发展非国有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 | 第50-52页 |
·建立以市场利率为引导的储蓄转化机制 | 第52页 |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金融转化效率 | 第52-54页 |
·积极拓展重庆市债券市场 | 第53页 |
·大力完善和发展重庆市股票市场 | 第53页 |
·优化建立新型金融工具,吸引更多居民将储蓄转入证券市场 | 第53-54页 |
·疏通民间投资渠道,放宽民间资本投资领域 | 第54页 |
·加快资本跨区域跨部门流动 | 第54-57页 |
结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