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5-16页 |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弃耕地生态重建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7-23页 |
·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弃耕地 | 第17页 |
·生态恢复 | 第17-18页 |
·生态重建 | 第18页 |
·弃耕地生态重建 | 第18页 |
·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恢复生态学理论 | 第18-19页 |
·产权理论 | 第19-21页 |
·制度变迁理论 | 第21-23页 |
第三章 石河子垦区弃耕地主要类型及产生的原因 | 第23-31页 |
·弃耕地的主要类型、分布范围和面积 | 第23-25页 |
·弃耕地的类型 | 第23页 |
·弃耕地的分布范围和面积 | 第23-25页 |
·弃耕地产生的原因 | 第25-31页 |
·弃耕地发生的自然原因 | 第26-27页 |
·历史原因 | 第27-28页 |
·人为因素 | 第28-30页 |
·兵团管理和制度原因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弃耕地生态重建的经济学分析 | 第31-37页 |
·理性人假设 | 第31-33页 |
·理性人假设的理论内容 | 第31页 |
·理性人假说在弃耕地生态重建中的应用 | 第31-33页 |
·弃耕地生态重建的现有管理和制度措施 | 第33页 |
·现有管理和制度措施的缺陷 | 第33-35页 |
·土地产权不完整 | 第33-34页 |
·团场职工的负担过重 | 第34页 |
·兵地交接责任不清 | 第34页 |
·制度变迁的稳定性难以保障 | 第34-35页 |
·弃耕地生态重建的制度设计 | 第35-37页 |
·制度设计目标 | 第35页 |
·制度优化设计 | 第35-37页 |
第五章 弃耕地生态重建政策建议 | 第37-42页 |
·对弃耕地生态重建制度设计的建议 | 第37-38页 |
·制定优惠扶持政策 | 第37页 |
·确保产权完整和制度稳定 | 第37页 |
·继续加大弃耕地生态重建的力度 | 第37-38页 |
·弃耕地生态重建其他建议 | 第38-42页 |
·建设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 第38-39页 |
·建立完善的农田基础设施 | 第39页 |
·不断增强人们保护耕地的意识,进一步促进土地有效流转 | 第39-40页 |
·政府要加强对弃耕地的管理,运作一种新的效益评价模式 | 第40页 |
·弃耕地生态重建效益评价指标设置及评价方法 | 第40-42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2页 |
·展望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作者简介 | 第49-50页 |
导师评阅表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