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持续生计的被征地农民社会支持体系构建研究--以文昌市为例
|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3-16页 |
|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 ·研究设计 | 第13-14页 |
|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 第16-17页 |
| ·可能的创新 | 第16页 |
| ·可能的不足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重要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 ·重要概念 | 第17-18页 |
| ·被征地农民 | 第17页 |
| ·社会支持 | 第17-18页 |
| ·可持续生计 | 第18页 |
| ·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8页 |
| ·社会支持理论 | 第18-19页 |
| ·产权理论 | 第19页 |
| ·社会安全阀理论 | 第19-21页 |
| 第三章 文献综述 | 第21-31页 |
| ·可持续生计的研究 | 第21-23页 |
| ·可持续生计概念的研究 | 第21页 |
| ·可持续生计应用研究 | 第21-23页 |
| ·对社会支持的研究 | 第23-26页 |
| ·社会支持概念研究 | 第23-25页 |
| ·社会支持的内容构成研究 | 第25-26页 |
| ·对被征地农民的研究 | 第26-31页 |
| ·被征地农民土地权益研究 | 第26-27页 |
| ·关于征地补偿的研究 | 第27-28页 |
| ·被征地农民生活问题的研究 | 第28-29页 |
| ·被征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政策建议研究 | 第29-31页 |
| 第四章 被征地农民基本情况 | 第31-37页 |
| ·调查地点和调查对象描述 | 第31-34页 |
| ·存在问题 | 第34-36页 |
| ·一次性现金补偿的短期性和无计划使用 | 第34页 |
| ·文化不适应 | 第34-35页 |
| ·被征地农民的养老顾虑 | 第35页 |
| ·就业方面的不足 | 第35-36页 |
| ·总结 | 第36-37页 |
| 第五章 被征地农民征地补偿 | 第37-45页 |
| ·基本概念衡量 | 第37页 |
| ·情况分析 | 第37-45页 |
| ·征地补偿情况 | 第37-40页 |
| ·被征地农民收支情况 | 第40-45页 |
| 第六章 被征地农民就业支持 | 第45-53页 |
| ·基本概念和衡量 | 第45页 |
| ·情况分析 | 第45-53页 |
| ·政府就业措施 | 第45-46页 |
| ·被征地农民的再就业情况 | 第46-47页 |
| ·被征地农民对就业政策的评价 | 第47-49页 |
| ·被征地农民就业支持网情况 | 第49-53页 |
| 第七章 被征地农民情感支持 | 第53-59页 |
| ·基本概念和衡量 | 第53页 |
| ·情感支持与可持续生计的关系 | 第53-54页 |
| ·情况分析 | 第54-59页 |
| ·被征地农民情感融合情况 | 第54-55页 |
| ·被征地农民情感支持网情况 | 第55-59页 |
| 第八章 被征地农民社交支持 | 第59-65页 |
| ·基本概念和衡量 | 第59页 |
| ·与可持续生计的关系 | 第59-60页 |
| ·情况分析 | 第60-65页 |
| ·被征地农民社交意愿情况 | 第60页 |
| ·被征地农民社交支持网情况 | 第60-65页 |
| 第九章 被征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社会支持构建 | 第65-69页 |
| ·革新补偿发放形式 | 第65页 |
| ·普及政策教育宣传机制 | 第65-66页 |
| ·完善就业反馈控制和改良培训机制 | 第66页 |
| ·建立被征地农民与城市居民的沟通交往促进机制 | 第66-67页 |
| ·制定土地价值评估机制 | 第67页 |
| ·建立专门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 第67-69页 |
| 致谢 | 第69-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 附录 调查问卷 | 第75-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