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多方法组合预测的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组合模型涉及的算法介绍 | 第12-15页 |
| ·图像信息(Pattern Informatics) | 第12-13页 |
| ·加卸载响应比(Load/Unload Repose Ratio) | 第13页 |
| ·态矢量(State Vector) | 第13-14页 |
| ·矩张量加速释放(Accelerate Moment Release) | 第14页 |
| ·组合方法 | 第14-15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工作安排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多方法组合预测软件、应用及检验 | 第17-30页 |
| ·引言 | 第17-18页 |
| ·多方法组合预测算法 | 第18-19页 |
| ·多方法组合预测软件功能简介 | 第19-20页 |
| ·2014 年中国大陆地震趋势的预测 | 第20-26页 |
| ·2015 年中国大陆地震趋势的预测 | 第26-27页 |
| ·讨论与结论 | 第27-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临界区域选择与预测效力研究 | 第30-36页 |
| ·引言 | 第30-31页 |
| ·震前高应力区域的估算 | 第31页 |
| ·震例分析 | 第31-34页 |
| ·对比和讨论 | 第34-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四章 针对重点地区参数配置及软件改进 | 第36-48页 |
| ·引言 | 第36页 |
| ·川滇地区地震多方法组合预测分析 | 第36-44页 |
| ·研究资料的选取 | 第36-37页 |
| ·组合模型计算川滇地区危险区 | 第37-42页 |
| ·讨论与结论 | 第42-44页 |
| ·尼泊尔地震的回顾性检验 | 第44-45页 |
| ·其他地区的参数最优模型 | 第45-46页 |
| ·多方法组合预测模型的改进及应用 | 第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 第五章 地下水位的加卸载响应比分析 | 第48-55页 |
| ·引言 | 第48-49页 |
| ·水位加卸载响应比的计算方法 | 第49-50页 |
| ·水位数据的选取和预处理 | 第50-5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1-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附录 | 第68-71页 |
| 作者简介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