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实践意义 | 第12页 |
·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3-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16-25页 |
·相关概念阐释 | 第16-22页 |
·区域 | 第16页 |
·教育公平 | 第16-18页 |
·高等教育公平 | 第18-19页 |
·高等教育均衡发展 | 第19-20页 |
·政府责任 | 第20-22页 |
·相关理论 | 第22-25页 |
·罗尔斯正义论 | 第22-23页 |
·公共产品理论 | 第23-25页 |
第3章 我国区域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现状 | 第25-38页 |
·区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现状 | 第25-30页 |
·高等学校毛入学率的地区差异 | 第25-27页 |
·高校对不同区域录取名额的差异 | 第27-28页 |
·高考录取分数线的地区差异 | 第28-30页 |
·区域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现状 | 第30-36页 |
·高等教育资源的布局情况 | 第30-32页 |
·师资力量的地区差异 | 第32-34页 |
·教育经费投入的地区差异 | 第34-36页 |
·区域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现状 | 第36-38页 |
·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的地区差异 | 第36-37页 |
·户籍改革制度滞后,高校毕业生就业不平等 | 第37-38页 |
第4章 区域高等教育公平问题原因分析:政府责任角度 | 第38-45页 |
·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责任意识不强 | 第38-39页 |
·制度不健全 | 第39-40页 |
·高考制度存在缺陷 | 第39-40页 |
·户籍制度改革滞后 | 第40页 |
·政策取向偏颇 | 第40-43页 |
·财政政策偏差 | 第40-42页 |
·教育政策在公共性取向上失衡 | 第42-43页 |
·公平性立法滞后,行政执行不力 | 第43-45页 |
第5章 国外政府促进区域高等教育公平的对策借鉴 | 第45-52页 |
·美国促进区域高等教育公平的对策 | 第45-47页 |
·《莫里尔法案》等法令政策颁布,促进区域高等教育发展 | 第45-46页 |
·美国州际高等教育协定合作,促进高等教育发展 | 第46-47页 |
·欧洲国家促进区域高等教育公平的对策 | 第47-49页 |
·俄罗斯政府促进区域高等教育公平的对策 | 第47-48页 |
·法国政府促进区域高等教育公平的对策 | 第48-49页 |
·韩国促进区域高等教育公平的对策 | 第49页 |
·对我国解决区域教育公平的启示 | 第49-52页 |
第6章 我国政府促进区域高等教育公平的策略 | 第52-60页 |
·强化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意识、公平意识 | 第52-54页 |
·政府应树立“第一责任人”意识 | 第52页 |
·更新教育观,追求质性公平 | 第52-54页 |
·完善相关教育制度 | 第54-57页 |
·改革高考制度 | 第54-55页 |
·完善教育财政制度,优化教育投资结构 | 第55-56页 |
·完善补偿机制,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 第56-57页 |
·建立公平的教育政策 | 第57-58页 |
·确定政策的公共性取向 | 第57页 |
·制定公平合理的教育分配政策和规则 | 第57-58页 |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强化完善执行体系 | 第58-60页 |
·推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 第58页 |
·健全高等教育公平法规 | 第58-59页 |
·完善教育领域中的执行体系和监督体系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页 |